魏襄王心悦诚服,即命太子魏政为相。\幻~想`姬? _无~错^内?容!
五月,张仪谋复魏相失败,抑郁而死。五十一岁入秦,五十三岁相秦,相秦十九年(前328-前310),兼任魏相四年(前322-前319),助秦跃居天下最强,终年七十一岁(前380-前310)。
张仪一死,魏襄王立刻诛杀魏章。
中山先王魏死了,在位十八年(前327-前310)。第五年参加五国相王,称王。前五年为君,后十三年为王。
死后葬于国都灵寿郊外(河北平山三汲乡),墓中葬入四年前助齐伐燕后所铸圆鼎、方壶,以及太子魏悼念父王的圆壶。1973年出土。
王后阴姬之子魏继位,即中山嗣王,魏属中山第四代国君。
王妃江姬之子魏牟,时年十一岁。
司马熹凭借太后阴姬支持,二相中山。
中山首次以王礼为国君治丧,除了魏、齐,诸侯均不遣使吊丧。
魏襄王派遣公孙弘出使中山,吊唁族弟之死,祝贺族侄继位。
公孙弘长驻中山,希望中山重新亲附魏国,不要彻底倒向齐国。+墈,书\屋_ ¢已.发\布_罪^辛?蟑-结?
赵武灵王梦游天宫,听见神女鼓琴唱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梦醒以后,召见群臣:“先祖赵简子担任晋定公之相,晚年(晋定公十一年,前501)昏睡七日,醒后告诉董安于:‘我梦游天宫,十分快乐。天帝告诉我:晋室将衰,七世而亡。虞舜后裔孟姚,配尔七世之孙。’晋定公以后,经过晋出公、晋敬公、晋幽公、晋烈公、晋桓公、晋悼公、晋静公七世,晋室果然亡国绝祀。赵简子以后,经过赵襄子、赵献侯、赵烈侯、赵敬侯、赵成侯、赵肃侯六世,寡人正是赵简子七世之孙。寡人梦中所见神女,必是虞舜后裔孟姚。寡人若得此女,必将重振赵简子威名!”
吴广闻讯,把女儿吴娃改名娃嬴,献给赵武灵王:“赵简子之梦,乃是赵氏开国之吉兆。大王之梦,乃是赵氏强国之吉兆!我女儿名叫娃嬴,正应大王之梦。我是吴人后裔,吴人则是虞舜后裔,又应赵简子之梦。”
赵武灵王大喜,又把娃嬴改名孟姚,以应赵简子之梦。?g′o?u\g+o-u/k/s^./c′o-m/从此专宠孟姚。
老聃之徒颜斶,晋见卫嗣侯:“愿献免于亡国之道,长保卫国百姓安宁。”
卫嗣侯说:“愿闻其详。”
颜斶说:“春秋末年,卫灵公迷恋宋女南子,引发卫庄公、卫出公父子争位之乱,招致诸侯侵伐。此后百余年,卫势日衰,卫土日小。四十六年前,卫成公被迫朝魏贬号,降称为侯,此后常被齐、赵共伐。三十年前,齐威王败魏崛起,卫平侯、卫孝襄侯被迫叛魏亲齐,此后又被魏国所伐。君侯即位以来,不敢得罪任何诸侯,去年仍被秦、魏共伐,仅因秦惠王之死而暂停。君侯迟早仍将亡国!”
卫嗣侯问:“先生有何免于亡国之道?”
颜斶说:“称王诸侯之中,燕、宋、中山最为弱小,都是逞强称王。燕国被齐宣王伐灭,幸而僻处东北一隅,凭借秦、齐相争而侥幸复国。宋国、中山处于中原,乃是诸侯必争之地,一旦亡国,必将无望复国。卫国同样处于中原,君侯唯有反其道而行之,遵循‘柔弱胜刚强’的老聃之道,主动示弱,不再称侯,自贬为君,宣布中立,就能免于诸侯征伐,延续宗庙社稷,长保卫民安宁。”
卫嗣侯听从其言,自贬为君,史称卫嗣君。
卫嗣君昭告天下:卫国退出征伐,不与任何诸侯结盟,永远保持中立。
此后诸侯不再伐卫,卫民免于战祸百年。
庄子六十岁,张仪被秦武王罢相驱逐,死于魏国。
蔺且问:“商鞅得到秦孝公重用,为何却被秦惠王车裂?张仪得到秦惠王重用,为何又被秦武王驱逐?”
庄子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皆然。何况商鞅、张仪均非秦人,乃是客卿,更加容易失宠于后君。”
蔺且问:“秦孝公、秦惠王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