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126章完结

第126章完结

司马悍献策齐宣王:“西周武公没有其他嫡子,仅有五庶子。!0*0-暁?税\蛧¨ +首¢发^大王不如拥立亲齐的庶子周最,献上一处食邑。将来周最继位,西周国必将听命大王。周赧王如今寄居西周国,也将听命大王。”

西周武公敬谢齐宣王:“并非寡人不从大王之命,而是周最不愿做太子!”

司寇布进谏西周武公:“齐远楚近,主公立姬咎为新太子,固然不得罪楚怀王。但是齐宣王一定不相信周最不愿做太子,主公只有重用周最,才能不得罪齐宣王。”

西周武公听从其言,任命周最为相。

秦惠王死后,王后魏氏长子嬴荡继位为秦武王。王妃芈八子失势,尽管不忿,无可奈何。

如今秦武王暴死无子,太后魏氏又立次子嬴壮为君。芈八子更加不忿,恰好赵固奉赵武灵王之命,把在燕为质的长子嬴稷送回秦国。

芈八子立刻召集魏冉、芈戎、向寿密谋,利用右丞相樗里疾、左丞相甘茂的争权,废黜秦季君,让嬴稷继位。

魏冉、向寿欣然领命。

芈戎不敢参与叛乱,潜出咸阳,逃回楚国。·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

魏冉、向寿率领所部秦军,东迎护送秦武王遗体归秦的樗里疾。

魏冉拜见樗里疾:“君侯是秦惠王之弟,秦武王之叔,又是右丞相,宗室之中爵位最尊,群臣之中官位最高。秦武王无子,何人继位,应等君侯归秦之后再作定夺。如今甘茂不等君侯归秦,矫传太后魏氏之命,匆忙拥立太后次子嬴壮为君,凭借拥立之功,跃居君侯之上。君侯一入咸阳,轻则罢相,重则被诛。君侯只有拥立太妃芈八子之子嬴稷,才能诛杀乱臣甘茂,免于杀身之祸。太妃许诺,事成之后,君侯就能独任相国。”

樗里疾大怒甘茂,立刻拥立嬴稷,率领叛军杀向咸阳。

赵武灵王成功引发秦国争位之战,立刻罢免阳文君赵豹,改命乐毅为相。

说服叔父赵成和老臣肥义,赢得宗室和群臣支持,开始了七雄最迟的赵国变法、蓄谋已久的胡服骑射。

庄子六十三岁,秦武王入周举鼎暴死,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蔺且问:“秦武王身为国君,为何亲往洛阳举鼎?”

庄子说:“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在会稽举行天下诸侯会盟,图画九州,铸造九鼎。+s·o_u.k/a?n¢s/h~u¨.?c+o!m?大禹之子夏后启驱逐伯益,诛杀有扈,篡位自立,建立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九鼎成为天命归属的王权象征。九鼎易主,就是变革天命。商汤灭夏,九鼎归商。周武王灭商,九鼎归周。犬戎灭西周,九鼎随周平王从镐京东迁洛阳。东周王室衰微,春秋初年楚武王率先叛周称王,随后楚庄王问鼎轻重,显露代周为王之志。春秋五霸的前三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无不尊王攘夷,亦即尊周王,攘楚夷。春秋五霸的后二霸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不再尊王攘夷,而是效法楚国,叛周称王。春秋时期,仅有中原以外的楚、吴、越叛周称王。战国以来,中原诸侯也纷纷叛周称王。我十七岁时,齐威王称王。我四十七岁时,五国相王。三十年间,我亲历了齐、魏、宋、秦、韩、燕、赵、中山八国称王。称王诸侯,无不志在代周为王。代周为王的标志,就是得到九鼎。秦惠王称王以前,也曾求取九鼎,当时实力不济,被齐威王挫败。五年前秦惠王大败楚怀王,秦国跃居天下最强。今年秦武王入周举鼎,乃是以游戏为名,试探天下诸侯反应,准备一举代周为王,结果一举绝膑而死。”

蔺且又问:“秦武王举鼎暴死,赵武灵王为何立刻实行胡服骑射?”

庄子说:“商鞅变法以后,秦军凭借斩首计功,迅速东进中原,大败魏、韩、楚、齐,赵国西部也被秦侵,此后必将伐赵本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首要目标是伐灭中山,最终目标是遏制秦军。”

蔺且问:“胡服骑射,为何既能伐灭中山,又能遏制秦军?”

庄子说:“中山之君虽从白狄变成魏氏,但是国人仍是白狄、诸夏杂处,而且地处太行山区,山地不宜车战,所以魏属中山保留白狄中山的胡服骑射。华服车战的赵国,难以战胜胡服骑射的中山。只有改华服为胡服,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