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135章完结

第135章完结

蔺且说:“夫子曾说,人有无知、小知、大知、至知四境,没想到斗鸡也有!”

庄子说:“道生万物,均有四境。`1.5\1′x_s.w\.,c,o~m?”

惠施大感兴趣:“愿闻四境之义。”

庄子说:“无知众人,因其无名无功而自卑,不敢因循内德,自适其适,而是迎合外境,适人之适,以便求取功名。适人而无技,必定无功无名,仍为无知众人。适人而有技,必有小功小名,于是成为小知。适人而有术,必有大功大名,于是成为大知。小知之学技,大知之学术,都是老聃所言‘为学者日益’,因而自矜其知,自矜功名,对下则自得而役人,对上则自卑而适人,仍是终身迎合外境而适人役人,不能尽其所受乎天,只能亏生、迫生,乃至受刑早夭。至知之学道,则是老聃所言‘为道者日损’,因而自知无知,丧忘功名,既不对下自得而役人,也不对上自卑而适人,永不迎合外境而适人之适,终生因应外境而自适其适,于是尽其所受乎天,得以全生尽年。”

惠施大为惭愧:“看来我始于无知,经由小知,止于大知,未达至知。-k/u`n.l,u^n.o*i*l,s\.¨c·o+m·”

六八 苏秦易主离齐仕燕,庄子丧妻鼓盆而歌前302年,岁在己未。庄周六十八岁。宋康王三十六年。

周赧王十三年。秦昭王五年。楚怀王二十七年。魏襄王十七年。韩襄王十年。赵武灵王二十四年。齐宣王十八年。燕昭王十年。鲁湣公元年。卫嗣君十三年。中山嗣王八年。

孟尝君与公孙弘商议:“去年三国合纵伐楚,由于秦军救楚,无功而返。今年再次合纵伐楚,如何阻止秦军再次救楚?”

公孙弘说:“主公不妨派人劝说楚怀王:‘大王只要遵守前盟,加入合纵伐秦,就能收复汉中故地,孟尝君就不再发动三国合纵伐楚,追随大王发动四国合纵伐秦。’无论楚怀王是否同意,秦昭王必定不再救楚。”

孟尝君听从其言,命其使楚。

楚怀王畏惧三国再伐,同意加入合纵伐秦。

孟尝君随即发动齐、魏、韩三国第二次合纵伐楚。,精¢武/暁`税¢网, *冕?费\阅.毒*

楚怀王被孟尝君欺骗,再次向秦求救。

秦昭王已闻楚怀王同意加入合纵伐秦,拒绝再救。

楚军陷于苦战。

楚太子熊横在秦为质,怒于秦昭王不再救楚,杀死一个秦国大夫,逃回楚国。

秦昭王大怒,准备归还韩、魏故地,加入伐楚,于是邀约魏襄王、韩襄王在临晋关外的应亭会见。

韩襄王与公叔商议:“秦人一向无信无义,秦昭王又是篡弑之君,更无信义。寡人若去应亭,担心被扣,不去又担心被伐。”

公叔说:“大王不如称病,派遣太子韩婴赴会。”

楚怀王担心秦昭王加入三国伐楚,派遣景鲤至韩,拜见太子太傅冷向:“太子如果入秦,楚怀王将把在楚为质的公子几瑟送回韩国,立为新太子。先生未来仕途堪忧!”

冷向于是劝说韩婴:“殿下如果入秦,万一被秦扣留,楚怀王就会送归殿下之弟几瑟,逼迫大王立为太子。”

韩婴说:“父王之命,不敢有违!”

韩婴陪同魏襄王,同往应亭,会见秦昭王。

秦昭王说:“寡人愿与齐、魏、韩和解,加入三国伐楚!”

魏襄王说:“三国伐楚,由孟尝君发起。大王的意愿,寡人一定转告孟尝君。”

秦昭王大悦,把蒲坂(山西永济)归还魏国。怒于韩襄王不肯赴会,于是不还韩地。

魏襄王、韩婴安全返国。

孟尝君准备先合纵伐楚,再合纵伐秦,于是拒绝秦昭王加入伐楚。

赵武灵王继续置身诸侯乱战之外,命令并非骑兵的将军、步卒、大夫,都穿胡服。又把官吏、大夫、奴隶迁到九原(内蒙包头西北),继续训练骑兵,对中山形成合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