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边吏急报:“齐国大军压境,宋民人心惶恐!”
宋康王不信:“寡人知道天下反对秦昭王称帝,所以拒绝参加西帝大典,齐湣王为何伐宋?”
左右都说:“宋国如此强大,齐国如此弱小,齐湣王怎敢伐宋?边吏必为齐国奸细,乱我民心。/墈`书!屋*晓,税!徃- !耕/薪+罪`快¨”
宋康王怒杀报信者,另派二探三探。回报如前,又予诛杀,再派四探。
第四个探者出宫,遇到哥哥。
哥哥问:“国有大难,你去哪里?”
探者说:“大王派人打探齐军消息。三个探者禀报齐军来伐,都被诛杀。我若实报,也必被诛。我若谎报,齐军一到仍将被诛。”
哥哥说:“实报死得快,谎报死得慢。”
探者于是回报:“根本没有齐军,国人毫不恐慌!”
宋康王大喜,重赏探者。
齐军旋即攻宋,宋康王大惊,派人追究探者。*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
探者及其哥哥,早已举家出逃。
宋康王急命曹商使秦求救。
苏秦献策齐湣王:“大王不如派人使秦,以宋地预封秦昭王之弟泾阳君,让秦昭王不救宋国。”
齐湣王听从其言,派遣苏秦门客宋郭使秦。
秦昭王痛恨齐湣王、苏秦,拒绝宋郭之请。
曹商至秦求救。
秦昭王说:“宋康王不赴西帝大典,寡人为何救宋?何况奉阳君正在策动诸侯合纵伐秦,寡人如今自顾不暇!”
曹商返宋复命。
宋康王大怒:“你鼓动寡人与秦国结盟,与诸侯为敌,一再保证诸侯畏秦,不敢伐宋。如今诸侯伐宋,你为何请不来秦国救兵?”
立刻诛杀曹商,转命臧孙子使楚求救。
臧孙子至楚求救。
楚顷襄王大喜:“寡人不会忘记宋康王助楚伐薛,帮助寡人报了孟尝君破楚之仇,立刻发兵救宋!”
臧孙子返宋途中,忧心如焚。\微~趣.晓^税, ¢已.发,布~罪*欣/璋`結~
御者问:“楚顷襄王答应救宋,先生为何忧愁?”
臧孙子说:“楚顷襄王救弱宋,敌强齐,应该大忧,不该大喜。只说大王曾经助楚伐薛,不提大王曾经助齐伐楚攻取淮北,轻易许诺相救,必是虚言相欺,希望宋、齐两败俱伤。”
齐军攻取了宋国五城,楚国救兵不至。
宋康王只好再命臧孙子使齐,割地求和。
臧孙子至齐,晋见齐湣王:“宋康王愿意割让淮北,请求大王退兵!楚军即将救宋,大王若不退兵,那么伐宋师疲以后,再与强楚交战,必定不利!”
齐湣王不听。
苏秦说:“楚顷襄王即位十三年,因为畏惧秦伐,一直臣事秦国。大王不如暂停伐宋,既可避免与楚交战,又可避免楚顷襄王更加亲秦敌齐。”
齐湣王于是命令冷向暂停伐宋,改命赵信接收淮北。
齐伐宋第一年,以宋割淮北告终。
十二月,秦昭王为使诸侯失去伐秦理由,在僭称“西帝”两个月之后,被迫撤销僭号。
为了阻止诸侯伐秦,把秦侵魏地温邑(河南温县)、轵邑(河南济源)、高平(山西高平)还给魏国,把秦侵赵地王公(今地不详)、符逾(今地不详)还给赵国。
庄子八十二岁,改定第七篇《应帝王》。齐湣王第一次伐宋。
蔺且问:“齐湣王为何伐宋?”
庄子说:“我五岁之时,魏惠王曾经伐宋。此后七十多年,诸侯再未伐宋。然而宋康王奉行否术,逞强称王,凭借与秦、赵结盟,不断投机取巧,征伐魏、楚、齐,拓地三百里。诸侯尽管畏惧秦、赵而不敢伐宋,但都敌视宋国。宋康王原先动兵境外,宋军虽有伤亡,宋民未遭屠戮。秦昭王在孟尝君破秦之后,迅速卷土东来,于是得意忘形,僭窃帝号,激怒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