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问:“何为诸侯之剑?”
庄辛说:“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剑锋,以清廉之士为剑刃,以贤良之士为剑脊,以忠圣之士为剑环,以豪杰之士为剑柄。*天/禧′晓*税`蛧_ !哽?欣′蕞·快-此剑一出,国人听命,百姓臣服。”
赵惠文王问:“何为庶人之剑?”
庄辛说:“庶人之剑,身穿胡服,对面击刺,上斩颈脖,下刺肺肝,如同斗鸡。一旦命丧剑下,再也无益于国。如今大王身为万乘之主,竟然喜好庶人之剑,我为大王深感羞愧。”
赵惠文王茫然若失。
庄辛告辞。
平原君随即进言:“齐国之所以取代强魏,乃因田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在稷下大力招贤。齐国之所以久霸中原,乃因靖郭君田婴、孟尝君田文父子两代在薛邑大量养士。孟尝君之所以大破暴秦,乃因养士三千。弱燕之所以大破强齐,乃因燕昭王仿效齐国,修筑黄金台招贤。可见先得天下之士,必得天下之土。父王实行胡服骑射以来,赵国骑兵已对秦军步卒取得优势。\三?八?墈¢书*蛧′ ′追¨罪?鑫~璋·截¢大王只要仿效齐、燕,招览天下贤士,必能击破暴秦,代周为王。”
赵惠文王听从其言,驱逐剑士,招纳贤士。
平原君酷爱名家之学,尊崇离魏返赵的名学巨子公孙龙。不喜儒家之学,冷遇离齐返赵的儒学大师荀况。
去年乐毅破齐,稷下学士离齐,多归平原君门下。
今年孟尝君死去,门客星散天下,多被平原君收揽。
平原君仿效孟尝君,也养士三千,成了中原诸侯合纵反秦的最新策动者。
庄殁三年,魏牟师从蔺且,阅读庄子遗著七篇,蔺且释庄五篇和零散札记,迅速领悟庄学。
魏牟说:“我终于明白,早年迷恋的公孙龙名学,尽管极为精微,然而仅是方术,并非道术,无益于顺道循德,全生尽年。”
蔺且说:“我一生师从庄子,略知庄子道术,很少涉猎杂学,不通百家方术。你转益多师,精通百家方术,既有其利,也有其弊。能去成心则利,不去成心则弊。”
魏牟说:“弟子明白了!只有损之又损之,才能从为学增知,变成为道去知,息黥补劓,破茧化蝶,鲲化为鹏,抵达南溟。′5-4¨k`a_n^s\h,u,.\c¨o/m·”
魏牟遵循师教,撰写了不朽名篇《秋水》,贬斥儒墨方术,畅论老庄道术。其中化入不少蔺且散记的庄子言行和庄惠对话。
蔺且读毕《秋水》,大为欣喜:“我零散杂录的庄子言行,原本朴素无华,被你巧妙化入文章,文采远胜于我。所论庄学精微,义理不逊于我。如此看来,司马熹虽有大罪,也有大功!”
魏牟不解:“先生何出此言?”
蔺且微笑:“司马熹先乱宋国,唆使宋康王逐兄篡位,导致庄子辞去漆园吏,终生不仕,成了道术宗师。司马熹后乱中山,唆使中山先王立阴姬为王后,导致你没能立为中山太子,远离庙堂,成了庄学传人。”
魏牟恍然大悟:“先生一言,使我尽忘郁积半生的俗念。从此以后,我对庙堂再无任何留恋。我的兄长魏成为中山嗣王,我的侄子魏尚成为中山后王,均已亏生早夭。我却因祸得福,得以全生尽年。有幸传承庄子之道,更是不负此生!”
蔺且大为嘉许:“《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魏牟接口吟诵:“‘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蔺且正色告诫:“你的才华,不逊庄子。你的悟性,远胜于我。唯当谨记老聃之言‘光而不耀’,庄子之言‘内葆之而外不荡’,不可好胜逞才,恃才傲物,才能做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