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能完成素质的改变和提升呢?秘诀就一条,勤奋不懈地读书充电。`墈`书·屋+ -免!废+岳′犊/是谁勉励和指导他完成这一点的呢?是比他还年轻四岁的孙权。
原来,孙权曾经在众多将领中,物色培养对象,选中了吕蒙和蒋钦,然后指示说:“你们现今掌权统兵,应当努力增长学问,从而开阔眼界、增长智慧。”这时的吕蒙,还没有完全脱离愣头青的原生态,根本不明白增长学问的重要,就随随便便回答道:“军务实在太忙了,没有空闲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说了一段至今读来还发人深省的话,这段话记录在《三国志》卷五十四《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哪里是要你们熟读儒经去当太学的博士教官啊?而是要求你们涉猎书籍了解过去的重大事件呀!你说公务多,比得上我多吗?我在少年时代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没有读深奥的《易经》。-第¢一,墈*书¢枉+ ¢蕞`歆?璋.结+埂+新?筷+到了掌权管事之后,又专门读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这三部史书,还有各家的兵法,深感大有收获。你们性格开朗,悟性又好,努力学习必定会得到提升,怎能推辞不做呢!赶紧去阅读《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连曹孟德都说他自己是“老而好学”,你们怎能不勉励自己努力上进啊!
孙权谆谆教导吕蒙的这段话,此前虽然多次有人提到,但是大都没有加以深入的探究。其实,这段话不仅对吕蒙本人的提升很关键,也对我们深入全面了解三国的历史文化非常重要。其中暗藏的玄机,值得好好破解和领略一番。那么玄机在何处?“三国探客”告诉你。
玄机之一,孙权能把江东基业做大做强,靠的是什么?是人才、智谋,还是武功呢?其实说到底,靠的是学习!你看,孙权自己率先垂范,而且督促重要将领读书充电,大有将孙吴建设成学习型政权的模样。?y\o,u¨p/i^n,x,s~w..,c*o?m*君臣素质全面提升,才能吸引人才,产生智谋,最后取得辉煌武功。因此,学习才是真正具有根本性质的法宝。
玄机之二,是什么因素促使孙权这样做呢?竞争压力啊。曹操年纪老经验多,地盘大力量强,都还“老而好学”孜孜不倦,我们要是不迎头赶上,将来肯定要吃这个老学习模范的大亏。孙权有压力,压力还很大,所以把这件事抓得很紧。抓紧时间读书充电,曹操是如此,他的儿子曹丕也是如此。《三国志》卷二《文帝纪》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叙》中,记载曹丕自己的话说:“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还有刘备也是如此,他临终前就谆谆嘱咐刘禅:“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这段话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当然,诸葛亮也是如此:“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这段话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总之,三国的君臣,在沙场血战的同时,又抓紧时间读书充电,在这方面展示出强烈的竞争态势。因此,三国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学习的竞争。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读书充电的佼佼者,如孙权、曹操、刘备,最终都成为三国的胜利者;完全不读书充电者,如董卓、吕布,即便曾经一度控制朝廷大权,最终还是成为死于非命的失败者。
玄机之三,读书读什么书?“知识就是力量”虽然是名言,但是,用什么知识来充电,却是关系到充电是否成功的关键。知识如海,生命有限。漫无目标地读书,对闲人是享受,对忙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