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是奢侈。所以事务繁忙者,必须精心选择自己急需的知识来充电。孙权亲自为吕蒙选择了七部书,其中《孙子兵法》《六韬》属于兵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属于史书,史书占的分量最重。五部史书中,《左传》和《国语》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历史(后者始于西周末年),《史记》记载从上古轩辕黄帝至西汉武帝的历史,《汉书》记载西汉历史,《东观汉记》记载东汉历史。五部史书相互衔接和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历史画卷。统兵打仗的将领,读兵书那是本分,为何还要读史书?玄机在于,军事是政治的工具,所以优秀将领必须分辨政治风云;军事又是群体的行为,所以优秀将领又必须协调人际关系。在古代,集中记载政治风云和人际关系的教科书,首先就是史书。《史记》《汉书》也在曹丕阅读的书目中,刘备为刘禅开列的首选书也是《汉书》。真是应了那句话:英雄所见略同。

玄机之四,书要怎么读?你会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谁不会读书啊!其实不然,读书方法不是小儿科,而是涉及教育体制的大问题。我们常说应试教育,其实搞应试教育的老祖宗,就是孙权和吕蒙出生的东汉。东汉的人才选拔,以儒经考试为中心,孝廉、茂才为主要科目。孝廉由各郡行政长官,按照每二十万人口举一人的比例进行,以品德的孝顺廉洁为标准。茂才由每州的行政长官每年举荐一人,以才能突出为标准。东汉全国在册人口将近五千万,按照上述比例计算,每年推选孝廉在二百五十人左右。而全国十三州,每年推选的茂才总数不过十三人。所以人才选拔,以孝廉为主体。入选的孝廉,要到京城洛阳参加考试,合格就能当官。考试考什么?考的是儒家经典。从众多儒经中,任意抽取一段,要求考生进行阐释和发挥。如果对儒经不能读得滚瓜烂熟,就会交白卷。于是,把儒家经典熟读精读,就成为读书人必须听从的指挥棒。读得熟,读得精,才能应付考试,才能当官发财。至于这些知识对素质的提高,对能力的培养有没有用,那就不管了。这样的教育体制,不正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