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 第16章完结

第16章完结

孙权听了心想: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之见,也不枉我对他在读书上的一番关心培养了。!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于是,立即按照吕蒙的方案,配备了一批精兵强将,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筑半月形的坚固壁垒,取名为“濡须坞”。坞者,即军事壁垒之意也。

第二年的正月,曹操的大军抵达巢湖,在巢湖的北岸安营下寨。孙权出动七万大军迎战,以水军列阵南岸,封锁了濡须水;另外以精锐步兵,分里外两重防线,固守濡须坞。部署完毕,孙权持重不战。相持一月有余,曹操在水陆两处皆未得手,眼看军粮将尽,不免有退军之意。

就在这时,孙权派人送来书信一封。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历》记载,书信中有信纸两张:第一张上是八个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春天的水大了,您应当赶快走了。第二张上也是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你老前辈不死,我就得不到安宁。曹操看后哈哈大笑,对部下说:“孙权小儿没有说假话。·5′2\0?k_s-w?._c!o.m^”于是传令撤军。此时的孙权,依然严阵以待,并不出击。曹操远远看到,对方水面的战船队列整齐,岸上的步军壁垒森严,不禁发出那句流传后世的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在这场大战中,着实出了一个大彩。但是这八面威风的幕后策划者,却是年轻的军界新锐、读书充电的好模范吕蒙。

后世讲三国,讲智谋的竞争,讲武力的竞争,却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即读书充电的竞争。即便提到了读书充电的竞争,又往往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点,即当时的英贤在读书方法上的讲究和重视。在当今的竞争社会,对于读书充电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人所共知了。但是,究竟应当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来选择和设计一种最为恰当的读书方法,从而使自己真正获得素质和能力上的有效提升,却不一定都认真动过心思。看了吕蒙的实例,再好好回味一下孙权的叮嘱,或许会有所领悟。这正是:

素质升华成大器,成功何在细思量。+1_8+0~t·x-t~..c_o\m,

要想知道吕蒙如何在国家谋略上展现雄才,请看下节。

二 谋略峥嵘

在上一节《军界新锐》中,我们介绍了吕蒙二十六七年军事生涯的前半部分。今天开始涉及后半部分,先讲吕蒙在荆州这个焦点问题上的谋略策划。

自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前夕,孙权和刘备两大势力开始接触之后,两者的关系,如同游乐园的过山车一般,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而且这种关系,还与孙吴军队的主帅一一对应。最初二者是被迫联合,成为共同抗击曹操的同盟战友,对应的是第一位主帅周瑜。接着迅速升温,成为相互联姻的火热亲戚,对应的是第二位主帅鲁肃。之后发生巨变,双方大打出手,变成生死对头,对应的是第三位主帅吕蒙。两者关系之所以发生巨变,从而完全改写了荆州的政治格局,其幕后的隐身谋略策划者,正是吕蒙。那么吕蒙为何要做出这一导致双方关系发生巨变的谋略策划?他又做出了怎样的谋略策划呢?本节就来破解其中的谜团和玄机。

先说第一个问题,吕蒙为何要做出这一导致双方关系发生巨变的谋略策划。在笔者看来,早在吕蒙接替鲁肃担任全军主帅之前,孙刘两家还打得一片火热的时候,他就已经显示出主帅型名将亚军的深谋远虑和责任担当。他敏锐地判断:自己国家在荆州的核心利益,必将受到损害;而损害者不是别人,就是眼下的同盟者刘备。作为一名以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为天职的军人,有责任未雨绸缪,在事先就拟定一套应对变故的谋略策划。那么吕蒙做出如此事关重大的判断和策划,他有依据吗?有的。依据有二:一是历史的旧账,二是现实的威胁。

历史旧账是什么?“三国探客”告诉你。

所谓历史的旧账,乃是孙刘两家,在瓜分荆州地盘上的收入和支出。这本旧账的产生根源,在于当时的荆州,是一块十分诱人的大蛋糕,而这一点,是由荆州的经济地理决定的。东汉的行政体制,最初是郡县两级制。到了晚期,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除开附属的西域部分,全国十三州,有上百个郡,上千个县,在册人口将近五千万。其中的荆州,主要地域在今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是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