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 第26章完结

第26章完结

quo;字,变成周鲂前往自己主政的鄱阳郡政府门前谢罪,意思就完全不对了。

接下来,曹休就接连收到周鲂送来的密信,说自己横遭吴王的指责和审查,处境极其危险,决心仿效前任太守王靖,率部投奔,希望曹休的大军,到长江北岸的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来接应,并且趁机打过长江,进攻孙吴。

孙权黄武七年(228)八月,曹休果然统领十万大军,奔赴皖县,前去接应周鲂,同时准备借机进攻江东。身为曹魏淮南战区司令官的曹休,按说智商不会很低,为何几封轻飘飘的信件,就使他这条大鱼乖乖上了钩呢?玄机在何处?“三国探客”告诉你。

曹休之所以上钩,除了周鲂与孙权配合的双簧戏演得很到位,周鲂的几封投敌信件也写得很煽情,而且还透露了不少虚假的军事情报,更为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曹魏当时微妙的政治格局,使曹休滋生了急于建立大功勋的焦急心理。

前年曹丕病重时,选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即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但是曹丕咽气之时,四大臣中唯有曹休,留在淮南战区没有到场,加之他又看不起首席辅政大臣曹真,所以心中非常不满。但是,令他更加不满的事还在后面。曹叡登基后,不久就打破辅政体制,以便君权独揽。他把曹真派到西面的关中战区,把司马懿派到南面的荆州战区,只留下一个性格温顺的文臣陈群,在京城辅佐自己协助打理政务。曹真一到关中,就在街亭一战,把诸葛亮的大军打得退了回去;司马懿一到荆州,上庸一战,也擒杀了密谋叛乱的将领孟达。在外镇守的三位军界大腕,有两位都建立了大功,唯独自视甚高的曹休,却还是两手空空。心情极度失落的他,恨不得马上打个大胜仗来挽回脸面,所以很快就上了钩。《周鲂传》还记载,周鲂本来的指望并不大,说是“若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以为内应”。曹休能够带领一万兵马,从皖县向南到达长江边,周鲂就满意了。却没有想到对方出动的兵马,根本不是一万,而是整整十万,曹休急于立功的心理,由此可见一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