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 第100章完结

第100章完结

战果辉煌如探究,三心齐备是根源。¢小^税!C`M`S_ .蕪′错¨内~容-

关于邓艾就讲到这里。下面要讲曹魏战将型名将的第二名张辽。

战将型名将第二名——张辽

在这之前,他跟的三个老板都不行:丁原太平庸,董卓太残暴,吕布又太反复无常。老板不行,他这个员工空有一身的本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拿得上台面的成就。到了三十岁头上,张辽有幸跟了非凡的新老板曹操,从此就开始大放光彩……

良将魁首

曹魏的将领群体中,与曹魏没有宗族关系的异姓将领占多数。其中有五位虎将,最为出色,所以陈寿《三国志》卷十七把他们安排在同一卷中,称为“五子良将”。本节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五子良将中独占魁首的张辽。张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三十而立”这句话放在他身上非常合适?他成为曹操的手下之后,建立了哪些留名青史的战功?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他能够取得辉煌的战功,是凭借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又能够给后世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张辽字文远,东汉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人氏。·3*4_k,a*n′s¨h+u!.¢c\o~m_马邑县,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史书上说,他家原本姓聂,三个耳的聂,后来为了避开仇家,改姓张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改姓的很多,是社会风俗中值得注意的社会风俗现象。这马邑县接近北方边关,民风尚武,所以张辽年轻时就武艺超群,力量出众。他的大同乡吕布,也是同样情况。并州的刺史丁原,就是吕布最初的上司,看中了张辽,让他当了领兵将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张辽先是被董卓收编。董卓被吕布杀死,他又变成吕布的部下。吕布被董卓的残余势力赶出长安,张辽也跟着吕布跑到东边的徐州安身。建安三年(198),吕布被曹操消灭,张辽成了曹操手下战将,从此效力二十五个年头,直到黄初三年(222)病死在前线。

一进曹操的企业公司,张辽马上就给老板献上了一份见面礼,礼品的名称叫做“孤胆劝降昌狶”。/6/1-墈′书/旺~ *哽+欣?蕞+哙·当时的徐州,有多股武装势力盘踞。吕布在徐州当家的时候,他们拥护吕布。吕布被曹操消灭后,他们就面临两难的选择:追随曹操,害怕曹操追究过去的污点;对抗曹操,又害怕遭到吕布那样被消灭的下场。而这些武装首领中,有一个昌狶,盘踞在东海郡,他的大本营,就设在三公山的山上。三公山,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曹操派遣张辽,与夏侯渊一同前去围剿。激战几个月,张辽的刀把子没有拿下昌狶,倒是他的嘴皮子把昌狶拿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细心的张辽沿着包围圈视察,发觉对方射出来的利箭渐渐稀少了不说,那站在高处的昌狶,还一直用眼睛注视着自己。张辽就向夏侯渊说:“昌狶这种表现,说明他心里边正在为难,是继续打还是投降。我想同他搭话,或许可以诱导他投降。”于是他走上前去,高声叫道:“曹公有命令,让我张辽向你们传达!”昌狶果然走上前来,与张辽对话。张辽隔着包围圈,向昌狶说道:“曹公神明威武,正在用德泽团结四方,先来投诚的将会受到重大奖励!”昌狶终于同意投降,张辽竟然单身一人,进了三公山上对方的营寨,到昌狶的家中与其亲属见面。昌狶非常放心和高兴,就随同张辽去见曹操。曹操重赏昌狶之后,又派昌狶回去,为自己镇守东海郡。

张辽拿下昌狶,一靠胆大,二靠心细,三靠软硬兼施。曹操看出他是当优秀将领的好材料,从此重点培养。接下来,他又建立了一场更辉煌的战功,这是什么战功呢?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为了安定北方,统领大军前往幽州,去征服强大的乌丸族武装力量。这乌丸族是当时幽州的草原民族,铁骑兵团极为骁悍,所向无敌。袁绍被曹操打败之后,他的儿子袁尚、袁熙,跑到乌丸族那里去躲避,两股势力结合,曹操很不放心,于是亲自动了手。

乌丸族武装力量活动的中心,是在柳城,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从华北平原前往柳城,最为近便的道路,是从东北方向,经过现今河北秦皇岛一带的滨海地区。但是在当时,这条道路在夏天和秋天,经常因为天降暴雨而被洪水淹没,根本无法通行。最初曹操不了解情况,就走了这条道路。等到他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