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18章完结

第18章完结

人来说,最值得关心的还是这座城市与我们民族先人的关系。上面说到开封有个历史博物馆,那里陈列着开封犹太人遗留下来的碑石,记载着他们在不同时期的活动事迹。原件已被加拿大人盗走,至今依然没有归还原主 开封历史博物馆;现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是这些碑石的复制品。犹太人是什么时候来到开封的?有各种不同的推测和假设,其说不一。有人以碑石的记载为依据,这些碑石是犹太人在1489、1512、1663分别设置的,有人则主要根据传统进行推断。还有人联系到十个失散部落。 一般的说法是,在宋朝初年宋太宗当政期间,犹太人定居于开封。我最倾向于流传下来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一批犹太人因在当地受到迫害而离开了土耳其的布德隆城(Budrun),接着奔往中国。犹太人逃离埃及经过西奈沙漠的时候没有遇到强盗,但是在戈壁沙漠却屡遭袭击。有一次,他们在沙漠里遇到一位汉人和他的儿子,汉人姓张,身患重病,已经奄奄一息。这时一位犹太人大夫和大家一起过来照料,给他治疗。老张很快就康复了,他对这些犹太人感激不尽,于是主动为他们带路进入中国。人群在路上遇到一条湍急的大河,老张和一些人在河中淹死了,但大多数犹太人都活着并越过河流,开封已近在眼前。他们停下步来,派出一个友好使团前往城里拜见当局,进贡礼物,其中有棉花种子和棉絮。当时中国还没有棉花,这批礼物显得特别珍贵。我有亲身体会,在中国送礼之事非同小可,自古以来就是一大习俗。看来当局非常满意,恩准犹太人在此定居。可以说,一千多年前犹太人从土耳其布德隆带来的一批棉花种子礼物,就是今天中国种植棉花的来源。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棉花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棉花消费大国。开封城里的犹太人数目,与当地巨大的人口比较起来当然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对这小部分种族的兴趣却不同一般。尽管人数少,而且包围在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口大海当中,他们却生存了数百年并不改其基本习惯,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开封犹太人社区的发现著名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曾听说,13世纪开封有个犹太人社区,但是直到16世纪有位基督教士遇见开封来的一个犹太人之后,有关开封犹太社区的消息才在欧洲传播开来。这位教士是意大利人,名叫利玛窦,他遇到的开封年青犹太人姓田。两人的相逢充满奇趣,可以说是一出阴差阳错的喜剧。老田想出去闯荡天下,离开开封来到一座大都市找些事干。他到了北京,听说这里有一批欧洲来的外国人,为首的叫利玛窦,他们信仰一个上帝。听人说他们是穆斯林,但老田自己相信他们是犹太人。有一天老田来到利玛窦掌管的教堂,他以为这是犹太会堂,利玛窦就是个犹太教拉比。他还看到会堂里悬挂着一幅画,上面绘有一位妇人带着她的儿子和另外一个男孩。这是基督教的“圣母子图”,妇人是玛丽娅 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母亲。老田满心以为,他看见的正是犹太妇女利伯加,身边是她的两个儿子雅各和以撒。这幅画更加使他坚信,他找到了一座犹太会堂。无巧不成书,利玛窦原以为老田是个基督徒,但是经过交谈,才发现自己弄错了,老田并不是基督徒。利玛窦没有向老田道破真相,他打算让老田皈依基督教。他深入了解开封犹太人的生活情况,证实他们是在犹太会堂祈祷,不吃猪肉,举办犹太人节日活动。利玛窦不畏艰难,下决心改变这个犹太社区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归依基督教。他心里明白,绝不能直接了当地贸然从事,必须耍些花招,利用老田以为利玛窦是犹太教拉比的错觉。利玛窦给开封的犹太教拉比捎去一信,编说他手头有一册新版《妥拉》圣经,又说开封犹太人很长时期与外界隔绝,不知有更准确更全面的新版圣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