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22章完结

第22章完结

当年祖母的小店出卖奶品主要是供给俄罗斯来的移民,今日回过头来,她的孙子帮助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奶牛场, 中国人可以消费越来越多的牛奶和奶制品了。·卡¨卡′晓/说`惘` ·最*新!章,結~更′辛-快*祖父在铁路局工作两年,随后在齐齐哈尔找到一份他喜欢的差使,于是全家搬到了齐齐哈尔。父亲的合群和随缘性格,他的语言能力和多方面的业余爱好, 使他很快直接融入了中国的社会环境 。父亲同时会讲英语、俄语和汉语三种语言,有机会接触各方面各类型人物。 他喜欢摄影,不光拍照,而且自己冲洗和翻印。 我自小也喜欢拍照,但当时并不知父亲有此爱好,莫非是一种遗传?父亲还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好手,每天下午都到住地附近的运动场上活动,和中国孩子广泛交游。 父亲和中国小朋友在一块生活、学习、游玩,共同成长,和 许多中国年青人结下深厚友谊。 他在书中写道:“这群孩子都是好小伙,他们有很强的爱国心,为他们的学校感到骄傲。”多年下来,父亲大大加深了他对中国文化和对中国人心性的了解,他的血脉里也渐渐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 记得小时候我看父亲打乒乓球,奇怪他握球拍好比拿钢笔或铅笔,方法与西方人完全不同。我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握法,他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我们的方法。”我追问:“我们 你是说谁?”他回答道:“我们中国人。\b!i·q¢i¨z*w¨w?.*c^o!m¨”说也是,这种握拍方法似乎是乒乓球运动中一种克敌制胜的法宝,难怪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如此优秀,把持了世界冠军的天下 。父亲应当为此感到骄傲。至于说到父亲惊人的汉语能力,我想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现今在中国特别出名的加拿大籍老外“大山”,也未必能赶得上他。父亲说中国话的地道东北腔,连许多普通中国人都不得不佩服。但是,父亲和我们家庭也像住在齐齐哈尔的其他犹太人一样,依然保持着自己民族的传统和宗教。我们家不属正统宗教徒,虽然遵守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但也仅此而已。父亲长大到13岁,我们家也曾邀请一些亲友举行家宴为他举办“成年礼”。“成年”是指孩子已到了能够履行基本教义的年龄,按照以色列犹太教的说法,孩子不到13岁是不受宗教教义约束的,但到了这个年龄,他就要承担犹太教规定的所有义务了。 对犹太人来说, 这个年龄 至关重要。顺便说一句,伟大的科学家犹太人爱因斯坦并没有接受“成人礼”。锡安主义思想启蒙正当父亲进入成年的时候,在上世纪20年代初,以色列圣城耶路撒冷开办第一间犹太人大学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这在犹太人社会和世界科学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1925 年,耶路撒冷创办大学的消息传到哈尔滨,齐齐哈尔不大的犹太人社区决定庆祝这件喜事,举行盛大会餐,由我父亲在会上致辞。¨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父亲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来参加会餐的宾客看到那满桌丰盛的菜肴和酒水,乐开了怀,而他自己则另有所思。他在会上发言慷慨激昂,但大家似乎并不在意,只听见耳边响起一次又一次的碰杯声,伴随着一阵阵欢呼:“干杯!”说来也巧,过了多年这间大学已是最有名的大学学府之一,而我也成为了曾经就读该校的一名大学毕业生。不过这次会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社区主管对致词的年轻人印象尤深。会后他过来请我父亲去一趟教堂,说是要让父亲看看一些对他十分有用的东西。到了教堂,主管领他进到一间屋子,里面堆满了一箱箱书籍。他告诉父亲说,这里的东西“全归你有”,“任何一本书你想读都可以拿走。”在我父亲面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些书本内容涉及犹太传统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谈到新兴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父亲一头扎进书堆里,废寝忘食,成为了书籍的“奴隶”。他发现的最重要一本书便是赫茨尔的《以色列国》。

父亲毕生中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第一次知道这位人物。赫茨尔誉称为犹太国的先知。他是奥地利犹太人, 在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出来工作过后一年就觉悟到,他所在国家奥地利存在的反犹主义思潮是一道障碍,犹太人要想出头毫无可能,他于是投身新闻事业,成为一名记者。赫茨尔后来派驻法国,发现反犹主义不仅存在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