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22章完结

第22章完结

国家奥地利,而且在法国也相当盛行,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只有建立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家,犹太人的问题才会得到解决。赫茨尔甚至预见到欧洲的犹太人可能出现灾难,50年后的事变果然证实了他的这一预言。赫茨尔最先撰写文章论述重返锡安即重返以色列的问题,于1896年出版了他的《以色列国》,成为现代锡安主义即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他在书中论述为犹太人建立一个独立国家问题,从此开始出现“锡安主义”这个用词。锡安是希伯来圣经对耶路撒冷的代称,并且也泛指整个以色列地, 锡安主义主张犹太人返回以色列地建立一独立的犹太人国家,亦称“犹太复国主义”。因受到锡安主义的影响,父亲后来回到以色列,为他自己以及他所抚养的家庭掀开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篇章。话说回来,我的祖父母并不喜欢他们儿子醉心于这一块极端落后、名叫“巴勒斯坦”的地方,但父亲矢志不移,他继续不停地读书,在他的头脑里,犹太人民的唯一出路就是要有自己的土地。父亲从齐齐哈尔学校毕业后,决定到哈尔滨工学院深造。这所学院声誉很好,进入该校得事先经过考 试,按成绩择优录取。父亲胜利通过考试,就读于电气工程系。系里另有3名犹太人,几位俄罗斯人和12 名中国人。父亲和这些犹太人或者俄罗斯人不同,他的汉语能力让他与中国同学打成一片 。 学院附设一个预备班,供希望投考该校的学生在此进修。校领导要为进修班找一名既讲汉语又讲英语和俄语的老师,父亲是最佳人选,于是成为了进修生的老师。与此同时,他日益频繁地参加一个组织的活动,这是一个犹太人的锡安主义组织,名叫“贝塔”,其任务是教育该组织的成员热爱以色列,把以色列当作犹太人民的家园,将来移民回以色列。他是组织里的积极分子,加上体育运动出色,被安排担任各种项目的辅导员,大家对他都有非常好的印象。2001年当我第一次访问哈尔滨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朋友领我去参观他们举办的哈尔滨犹太人事迹展览。我在展览会上偶然发现一张照片,上面站着5位年轻人,敞着上身,紧握拳头,居中的一位正是我的父亲。 看见父亲是那样年青、健康、英俊,不由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为有这样一位可敬的父亲感到骄傲。此时此刻,当我书写这段经历,我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电脑键盘上敲打的十个指头禁不住轻轻发抖。省社科院历史学家李笑述教授告诉我,我父亲组织一伙年轻的犹太人练习拳击, 为的是保护犹太人的安全 ,防备仇视共产党人并归罪于犹太人的白俄分子的攻击 。根据父亲在回忆录中的记述,他们常常将一位小伙派到街道当中,大部分人躲在不远的地方守候,一旦俄国人过来要揍我们的小伙,大家便一涌而上给俄国人一顿教训。 我一向认为父亲是个和事佬,不会和人较劲, 从未听说他有这种个性。 这时我才恍然悟出,父亲身上也不乏犹太人个性中强悍的一面,临危时刻不惜动用武力,套用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该出手时就出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