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28章完结

第28章完结

一个白人出来搭救一个华人,像这样的义举在当时闻所未闻。′墈/书′君~ ?最`芯-彰¢踕~庚·薪,哙¨当地华人界热烈欢迎科亨同他们交往,邀请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对满清政府的组织,于是科亨开始加入中国人民的斗争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科亨是派驻欧洲的加拿大军队中的一名战士,他的部分军事职责是监管中国士兵。当时英国的经济状况很糟,他于是决定转向中国去继续寻求自己的前途。他帮助孙中山与美国“北方建筑公司”打交道,办成一桩与铁路有关的生意,结果成为孙中山后来的贴身卫士。 中国同事称他“马昆”,他的任务是贴身保护孙中山,陪同孙先生参加会议和视察战区。 他不会汉语,只会一些广东话,不过他同孙先生和孙夫人讲英语。科亨积极训练孙先生的军队,集中精力指导他们练习拳击和枪法。 他在一次战斗中被子弹射中负伤,从此身带两支手枪,因而得名“双枪科亨”。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癌症病逝,科亨转为当时南方的国民党领导人工作,从此认识蒋介石。但他与蒋的接触很少,主要是为南方反蒋的领导人服务,帮助他们搞到枪械和炮舰,得领导人授予将军军衔。-我*的¢书*城¢ -首`发·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科亨参加抗日战争,于1941年12月到达香港,时逢日本进攻香港,他成功协助宋庆龄姊妹搭乘最后几班飞机离开香港。科亨自己留在香港继续进行斗争,12月底香港陷落,被日本人投入监狱直到1943年。科亨战后回到加拿大,但经常访问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科亨是少数可以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来往的人物之一。 他曾经给孙中山当过贴身卫士的光荣经历,是他有可能同时与台湾和大陆两方面保持良好的关系。 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之时,受到周恩来的款待。科亨生前最后居留的地方,正是他开始他一生事业的地方 英格兰。科亨于1970 年去世,安葬在英国一家犹太人墓地。莫里斯的父母是虔诚的宗教徒,而莫里斯本人难说遵守宗教教义,但他从不否认他是个犹太人。1948年,他曾经协助以色列获得军火并帮助训练以色列军队。这就是有关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他竭尽毕生精力帮助中国的国家和人民,但同时忠诚于自己的犹太民族,在需要的时候出手帮助自己的兄弟 犹太人民。 他独特的性格和经历,成为许多故事和历史著作的记述对象。,6*妖*看¨书`罔- ¨首*发′科亨是中国劳动者的朋友,当过孙中山的贴身卫士,同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到头来仍不失为一个犹太人。

13 犹太裔原中国居民在以色列

我父母亲在锡安主义号召之下,于20世纪初期随同流散世界各地犹太人回归“上帝应许之地”的滚滚浪潮,返回以色列,他们和同胞们用双手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犹太民族国家的诞生。1948年5月14 日以色列宣布独立。从中国返回以色列地的犹太人,成为了创建自己家园的一支力量。犹太民族的现代《出埃及记》自从1897年赫茨尔提出在巴勒斯坦地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犹太国家的主张以来,锡安主义犹太复国运动不断高涨。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和大屠杀,更加突出了建立一个安全和有保障的独立自主犹太人家园的必要性。1939年 , 英国为了安抚阿拉伯人和纳粹德国,不愿意看到犹太人实现国家独立,声明不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建国。 英国不但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控制着巴勒斯坦,而且千方百计限制获得许可进入这个地区的犹太人人数 , 阻止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我曾经谈到过,我的父母亲就吃过这个苦头。但英国人的倒行逆施阻止不了锡安主义运动的迅猛发展,阻挡不了犹太人回归“上帝应许之地”的移民浪潮。以色列的犹太人民决心为争取自身的自由独立而斗争,为此成立了三个不同的组织,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哈加纳”,意思是“保卫”;第二个称“埃泽尔”,是希伯来几个字头的缩写,意思是“军事国民组织”;第三个称“列赤”,也是几个字头的缩写,意思是“以色列自由斗士”。三个组织各自担负不同的任务,哈加纳是最温和的一个组织,其活动主要是公开发表书面和口头言论, 鼓动人民进行军事训练,要人民准备好迎接以色列独立一天的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