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56章完结

第56章完结

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有了炼铁技术,出现耕犁、釉陶、地震仪、船舵、热气球。\比/奇\中/闻¨网` `冕.沸?岳?黩! 三国时期出现茶叶、书法、风筝、火柴、里程计。到了唐代,出现活字印刷和酿酒术,有了 火药 、火焰喷射器。宋代有了火箭甚至是多级火箭,开始制造枪炮和生产瓷器和葡萄酒。所有这些古代发明依然影响人类至今。这些科学技术发明都是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我所以在这里不吝赘述,是为了说明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对人类世界的文化贡献,可谓比翼齐非。但不止于此,我更想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无比创造能力。不容否认,近代中国的技术成就相当寂寥,但情况就要变化。 世界正在变成全球村的全球化事实,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中国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正在增多,中国政府推行吸收国外留学生回国的积极政策,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在将来带来丰硕的成果。我相信,中国人民具有的巨大创造性潜力,加上适当的环境条件和良好的政策,必将大大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我估计,在10到15年内,在有关中国科技发展状况的评估中,将会列出一系列中国的技术新成就。如果说,人口稀少和资源匮乏的以色列能够做到,中国无疑更能做到。我愿在此引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活动中的一句著名口号,只是稍加改动:“中国人能办到。”

28 大有可为的农业合作舞台

对一个以农业和科技为主要服务领域的驻华公使来说,我同样自信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不但自幼从事农业,而且有在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实际经验。 我对中国农业情况以及合作方向的了解,帮助我在评选会上作出最好的回答。中国农业的悠久历史以色列和中国同是有着悠久农业耕作历史的民族。·墈~书\君′ +冕^沸′阅!渎¢中国农业可追索到大约公元前7500年。正是由于有发达的农业生产的支持,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保证了一个占世界人口最大分量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记得小时候在以色列流行一首歌谣,大意是说:中国到处是茶叶和大米,粮食堆满仓;我们国家太小,疾病多而大米少。 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大米的人工种植最早见于中国,距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根据在浙江省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期遗址跨湖桥发掘出来的残余物,证明早在公元前7700年已有大米的人工种植。 每当我坐到饭桌旁边遇到吃大米饭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段遥远的历史,想起几千年前祖先饭桌上摆的也是今天中国人习惯吃的大米饭。值得提到的是,中国人种植稻米的悠久历史传统,在现代的的先进技术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取得了光辉成就,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教授在这个领域里,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为此获得沃尔夫奖,这是在科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极高荣誉。袁教授启程赴以色列接受奖项时,我有幸在北京为他送行。由于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耕地奇缺,至今农田劳动依然非常艰苦繁重。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耕作方法不断改进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现在我们谈现代农业技术,不应忘记中国的古代农作技术对农业发展作出过不亚于现代技术的贡献。使用铸铁农具是中国人古代先进技术之一,水利工程更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技术贡献。值得指出的是,对解决水的问题,中国曾经达到非常先进的水平,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是中国人,他们的著作专门阐述如何改良灌溉系统问题。中国人发明水力推动的撞锤,并改革水车带动的方戽抽水机构用于农业目的。-p′f·w^x¨w`._n?e/t\借助这些装置,中国人将大米的年产量增加一倍。大家都知道成都附近的都江堰,这是中国古代创建的一项闻名中外的伟大水利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造福农桑 ,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能很少人知道中国古代另一项同样伟大的农业水利工程,这就是在中国能看到的最令人难忘的灌溉系统之一,新疆的坎尔井地下灌渠。我曾在新疆吐鲁番附近亲眼目睹这一奇迹,它是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坎尔井地下灌渠由竖井、地下水渠和小型水库组成,全长超过5000公里,被誉为“地下长城”。 我们这里谈的是位于沙漠并为沙漠供水的灌渠,人们会问,这在不见滴水的沙漠里怎么可能呢?问题是天山的融雪为坎尔井提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