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 坎尔井系统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没有坎尔井也就不会有吐鲁番文化。我们为以色列开发成功滴灌系统而感到骄傲,但了解到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取得的成就,我们不禁对他们的创造能力肃然起敬。以当时的技术而论,相对说来,这一灌溉系统甚至比现有的系统更加先进。中以农业合作问题的思考但是近代的中国农业毕竟处在技术和经营相对落后的状态。回想20多年前我在首次访问中国时,接触过农村里的农民,看见他们的耕作方式十分原始落后,联想到父亲多年以来一直念念不忘山东姓严的同事,不停地叨咕老严说过的那些话:山东的农民土地少,生产手段奇缺,一年收获不够糊口。父亲在1948年重访中国时候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中国面临改变农业落后状况的严重挑战。
我是一位农业专家,我到过中国许多省份,见到过农村里的农民,最使我感到不安的问题之一,便是农村地区人民和城市人民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有时候我想,有两个不同的中国:一个是未来的中国,一个是过去的中国。我知道有人会问我怎么看待今天的中国,又如何展望未来的中国。我会说,根据今天中国的发展速度,主要是城市中的发展速度,中国将会成为未来的头号国家,而且这个未来距离我们不远。 但是从农村的状况来看,中国依然没有摆脱过去的状态,中国领导人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致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使农村的面貌获得改善。我一直在思索以色列和中国农业的异同和互动, 有过不少关于中以农业对比与合作可能性的思考, 意识到在中国有许多事情可做。那么在农业发展的问题上,中国和以色列究竟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可供合作的课题?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缺水和水污染问题;土地沙漠化;有机食品;作物和牲畜品种改良;小农户的经营和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一次有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我发表了相应一份报告,题目是《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合作 农业技术转让》,受到与会者的极大欢迎。这是我经过多年来在中国的长期接触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对在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思考和见解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下所述,部分择自这份报告的内容。解决水荒问题是当务至急首要的是水资源问题的合作。 水的治理和利用,对两国说来都是非常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开展合作对双方都将有利。教育、法规与技术相结合,是以色列在这个领域里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在地球上最干旱国家名单中列在第13位。但并不是很多人知道这个情况。在芬兰、荷兰或阿根廷等许多地方,人们坐在家里看电视, 见黄河、长江等大河波涛滚滚,而且常闹大水,成千上万的群众需要转移,便以为中国是个水国。电视造成人们的一个错误印象。就在我执笔写作这几天,我还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湖南省发生水灾的报道。也就在这两天,我和一位朋友在一家咖啡馆里聊天,我有意问他对中国水的问题有何看法,他脱口而出:中国水源太丰富了。我对他讲了我在本书所述的观点。中国拥有世界最长河流当中的两条:长江和黄河,以水资源总量而论居世界第五位, 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但若以人口平均,中国每人拥有量不过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根据一些材料估计,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人均有水量将下降至1700立方米。而且中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南北分布不平衡,80%的水资源集中在南方,而这一地区的可耕地仅占全国可耕地的35%,北方则反之,这就进一步加剧某些地区缺水问题的严重性。某些人为的因素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形势恶化。像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已有815面湖泊干涸,湖南省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自1949年至今已缩小2350平方公里。河流改道引水 , 导致严重环境问题。据我所知,自1972年以来,黄河有几年出现冬季断流,无水入海,最干旱的一年断流达7个半月之久。地下水是北方的主要供水水源,现在水面已急剧下降。中国每年缺水约400亿立方米,约2000万公顷(3亿亩)农田受旱。 全国669座城市中超过400座供水不足。每年干旱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达2300亿元人民币,农业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严重缺水的同时,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却很低,估计只有大约40-45%。这就是说,灌溉用水有一大半流失了,对农业生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大问题,也都认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解决缺水和环境难题的当务之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