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她应邀参加有高级官员出席的宴席,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会获此殊荣,但随着不停的干杯和上菜,才渐渐听出他们的意思,宴会结束时她终于吃准了有关信息,后来也给有关方面转达过去了。我不敢说她在中以建立正式关系方面有过多少贡献,但我得承认,许多时候犹太人总是心想着以色列的,你满可以把从纽约来的李碧箐当成是半个以色列人。2010年在中国以色列建交18年周年之际, 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与和睦家医院基金会联合开展“生命爱心”活动,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8名中国儿童提供免费治疗。拉比西蒙正统派犹太教中的一个派别运动称为“恰巴德”(Chabad ), 运动的中心不在以色列而在纽约。发源地是在俄罗斯的一个城市,后来扩展到东欧。尽管受到布尔什维克当局的迫害和后来纳粹分子大屠杀的摧残,运动继续存在。1940年,躲过大屠杀的一个家庭的幸存者逃到美国,从而推动运动的大发展,使运动逐步成为犹太人生活中的一支强大力量。 恰巴德 建立了自己的机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许多城市都有恰巴德会堂,数量多达3300座。恰巴德 这个名称很有意思,它是希伯来语三个字头的拼音,包含了人们常说的犹太人固有的三个重要因素:智慧,理解,知识。恰巴德的独到之处,就是强调理智高于情感。拉比西蒙于2001年到达北京。当时我在任以色列驻华公使,记得使馆人员都认为,这位长着大把黑胡子的怪人在犹太人社区里微不足道。但很快我们就改变了看法,拉比西蒙教我们大吃一惊,大家开始对他另眼看待了。他刚来的时候不过30来岁,短短时间里竟然打造出犹太人的一方天地。我专门访问过他,据他说,他出生在伦敦,家庭信教,有12个孩子,6男6女。大家也许会问,为何信教的犹太人生这么多孩子?原来圣经里有一条对信众非常重要的戒律:不要丢弃你的精子。男人的精子进入女人的身体以后,就形成为胚胎,而胚胎即人,丢掉精子就等于杀害一条人命。就因为有这条戒律,信教的家庭一般都有很多孩子,有的甚至超过12个。西蒙被送到美国念书,后来成为拉比,结了婚。他23岁就当上拉比,被派到香港做当地恰巴德拉比的助手。他萌生一个念头,要在北京设立恰巴德会堂。恰巴德领导层不同意,理由是北京没有那么多犹太人,但西蒙是个非常执拗的人,而在我看来是个心有大志的人,梦想做一个敢做敢为的强人。他不厌其烦地说明,为何在中国首都设立恰巴德会堂非常重要,最后还是把领导层说服了。西蒙到达北京时,未想到第一个批评他的人竟是以色列驻中国的代表,以色列驻华大使。大使说:“你要干什么?你来了,想法让这里的犹太人长住下去,而我在鼓励他们移民以色列。”拉比西蒙对大使说,他们两人各自的工作都重要,互不矛盾。他接着开始建立各种机构,为那些希望在通常教育之外获得补充教育的犹太人提供机会,让他们接受进一步的犹太教育。他为青年学生办了一所学校,又为妇女们找地方进行各种治疗。他组织犹太教的洁净肉食店和餐馆,这对信教的犹太人非常重要,因为假如在北京没有犹太餐馆,找不到洁净食品,光吃蔬菜,这对短期来北京的人是很难熬的。他并不就此止步,还协助以色列国家航空公司为乘客配备洁净餐食。有了洁净餐馆,就可以免除以往从以色列带食品的作法,为北京飞往以色列班机上的乘务员和乘客直接提供新鲜的洁净食品。拉比西蒙经常组织犹太人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