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场上我身边围过来一大群新闻记者,追问谁是市委书记的朋友。潍坊的风筝博物馆,收集了世界上最多的风筝展品,其中有不少非常出色的著名作品。博物馆展出的照片,纪录了潍坊国际风筝节的发展历程,观众可以看到国家领导人会见竞赛获奖者以及各国贵宾来访的盛况。其实北京也有风筝节,这是我参加过潍坊风筝节之后才知道的。记得我的一位北京朋友听说我去过潍坊看风筝比赛,颇不以为然,他说:“你住在北京,竟然不知道北京也有国际风筝节,而且放风筝在北京已有悠久的历史?”第二年我的确留下来参加北京的风筝节,果然名不虚传,那盛况丝毫不减潍坊。我有什么话好说呢,潍坊和北京的风筝节各有千秋,风筝爱好者碰巧于四月间来到中国,看风筝的机会尽可以任君选择。我们的英文翻译不过我更钟爱潍坊。山东省潍坊市给了我们一个中国的干闺女,他的名字叫赵红,我们叫她海伦(Helen)。 潍坊因此近在我和我夫人的心上。2001年我和夫人应邀到山东参加蔬菜展销会和潍坊风筝节,赵红是我们的陪同人员之一,为我们当翻译。她当时在潍坊市政府的外事办工作,英语讲得不错,访问期间给过我们许多帮助,我们都很高兴和十分感谢她。看得出来,她这般努力工作不单是因为这是她的任务,而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满腔热情。访问期间赵红告诉我,她申请到以色列参加一个培训班学习,正在等待答复。我问她,以色列大使馆是否接到她的申请表格并且通过电话和她接谈过,她说是。我主管这项工作,秘书收到申请表格以后都将初步合格的上报给我,再由我通过电话接谈以获得直接印象。接谈是为了考核申请人的英语水平,了解他能不能跟上培训课程,同时也判定对方是否确实从事有关专业,避免有人借此机会出国旅游。参加培训要在以色列逗留一个月,而且到全国各地考察实习,全部费用由以色列负担,能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对北京来的申请人,我要面谈,至于对外省市的申请人,考虑到来一趟北京不容易,我一般通过电话接谈。接谈过后,我会在申请表上注明我的意见,如果我表示同意,申请通常就算通过和获得批准了。 从潍坊回到北京以后,我让秘书把赵红的申请表拿来看,果然我批了个同意的意见,这让我十分高兴。接着我接通耶路撒冷以色列外交部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电话,询问赵红是否在批准名单之列。对方回话说,我报上去的申请人数超过了预定名额,但是还可以考虑融通。我一般往上多报几个名额,尽力争取中国方面的申请人全部得到批准,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如愿以偿了。不用说,赵红最终赴以色列参加培了训班,成功完成了学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