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邛(qióng)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他年龄很小时就和哥哥们一起读书,悟性极高,过目不忘,被乡里人视为神童。十五岁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韩愈论》,抑扬顿挫,已经和成熟的文风相去不远了。庆元五年(1199)他以第三名中了进士。
开禧元年(1205),魏了翁被召试学士院。当时韩侂胄积极准备北伐,想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朝中很多大臣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担心北伐失败,损耗国力,但没有人敢公开反对韩侂胄。于是,魏了翁在策论中指出“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而“金地广势强”,如果不顾宋金之间的力量对比,贸然出兵,那就只会孤注一掷,后果不堪设想。魏了翁的策论一出,朝内一片哗然。
开禧北伐失败,史弥远秘密害死了韩侂胄。他为了改善形象,开始起用名士,崇奉理学,理学家魏了翁也在收召之列。但魏了翁一开始就觉察到史弥远专断国事,于是极力推辞。不久父亲去世,魏了翁辞官守丧,在白鹤山(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下建成了鹤山书院,著书立说,开门授徒,积极宣扬理学,土子们争着从各地赶来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