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

仁义之君,南唐烈祖李昪

李昪,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字正伦,小名彭奴,其父亲本姓潘,名荣,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咸~鱼`看^书` ,埂,鑫!醉,筷′六岁时李的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成了孤儿的李昪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后来杨行密派兵支援山东的王师范,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时得到了他,见他聪明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就想将他收为养子,但亲生儿子们极力反对,杨行密无奈只好把他给了属将徐温,李昪就做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

杨行密去世后,徐温逐渐排除对手掌握了军政大权,拥立杨隆演建立了吴国,以后又主持为杨溥谋划称帝,因而成为吴国的第一大臣。他让自己的长子徐知训驻守扬州(今江苏扬州东北),自己则坐镇润州(今江苏镇江),隔江控制朝中大权。

徐知诰长大后,不但相貌出众,而且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看*书¨屋+小?说,王′ \首.发-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对他异常嫉恨,好几次想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而化险为夷。

徐温让徐知诰做楼船军使,率领水军驻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后随军出征立下战功,被升为升州(今南京)刺史。当时江淮一带刚刚平定,各地的官员都是一些武将出身的人,他们不知爱民,关心百姓疾苦,只知道横征暴敛,搜刮钱财。而徐知诰却与众不同,他一上任就改变了武将们的那种做法,勤于政事,做事力求节俭,还广交儒生,实施宽仁政治,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因而时间不长,徐知诰爱民的名声就传遍了吴国,威望也因此大涨。

他的养父徐温听到后,就亲自来查看。徐知诰管辖的升州和过去大变了样,府库充实,城墙修得高大坚固,城内也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徐温看后非常高兴,于是就坐享了这个养子的功绩:他让徐知诰到他坐镇的润州去治理,自己则搬到了升州,同时又将升州升格为金陵府。

徐知诰开始不愿意去,向养父提出要去宣州(今安徽宣州),说了好几次,徐温都没有答应他,徐知诰因而整天闷闷不乐。+x-k,a¢n+s¢h-u+j_u?n+.~c\o¢m^他的谋士宋齐丘见他这样,便极力劝说他,说还是去润州为好:“徐知训傲慢而又昏庸,难成大事,而且他又对老臣旧将横加侮辱,我看他将来必定要出事,而且时间不会太长,您如果去了宣州,因为离那里很远,有事时无法及时应付,而润州离扬州只有一水之隔,用不了一个晚上就可以安定大事。您现在反而要舍弃这种有大好处的地方去宣州,到那里枉度岁月,无聊得很啊!”

徐知诰听了,恍然大悟,他马上出发到润州上任去了。宋齐丘分析得果然非常准确,不久,徐知训就出了事。他因为对属下极度欺凌,惹恼了大将朱瑾,朱瑾忍不下这种待遇,就寻机将他杀死了。扬州顿时大乱,徐知诰隔着长江见对岸火光闪烁,马上召集部下渡江过来,进城之后,很快就平定了朱瑾的叛乱。

徐温得知扬州出事,赶忙领兵过来查看,见徐知诰已经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非常高兴,夸奖徐知诰说:“这次幸亏你在润州,离得近,否则我家大势已去。兄弟当中,你是有大功的!”然后,徐温便让徐知诰代替徐知训治理扬州。

徐知诰执政后,像他在升州时一样施惠政于民,收拢民心。他完全改变了徐知训的那种盛气凌人的狂妄做法,对待吏民都很和蔼,还废除了一些严酷的刑法,实行仁政。为减轻百姓负担,他又下令免去一些不合理的税收。此外鼓励百姓积极生产,为百姓创造良好的条件。奴婢的买卖也被他严令禁止,就是百姓家里有了什么婚丧之事,他也遍施恩惠,有困难的家庭也能及时得到他的救济。为了更好地治理当地政务,徐知诰又广泛收拢有才干的文人,而且加以重用。为此他还专门建造了一个延宾亭来接待四方的有识之士。像骆知祥、宋齐丘等人就成了他的心腹谋士,此外,他还注意打听一些流落到他辖境内的士人,把他们请来委以重任,即使没有什么大的才能他也给个职务录用。

徐知诰关心民间疾苦,并不只是做个样子,而是身体力行。有一次,徐知诰在盛夏酷暑时外出,他不用伞也不拿扇子,随从们看他热得直流汗,便要撑开伞盖,徐知诰婉言拒绝说:“士卒都暴露在骄阳下,我怎么能用这东西呢?”徐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