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秦朝解决事情的方法,往往就是那一百零一招——“杀”!宁可错杀一百,绝不放走一个。各位不要觉得夸张,我先点出这个伏笔,后面会用无数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嫪毐的势力被铲除后,秦始皇开始对付其他会阻挠他统治的对象。次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嫪毐原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因此吕不韦被用这样的理由牵连而免职。此外,秦始皇还将他的亲生母亲流放到雍城去,因为他不愿意再看到她。
这一年,一个叫茅焦的齐国人见到如此做法,于是求见秦王,并提出谏言: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茅焦说:“秦国正要经略天下,但您却流放您的母亲,无疑是毁坏自己的名声,我担心诸侯听到后,从此人人背离秦国。”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孝道,在过去这种道德的克制力是非常强的,倘若违反了这些传统道德,未必会有法律制裁,但不孝子自然会被排斥,人人都不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始皇想要平定天下,自然希望能够事半功倍,但名声败坏则可能让事情走向事倍功半的道路。我们从史书中可以知道,秦始皇是个情感非常强烈的人物,他被人背叛后,怨愤、恨意往往会比他人更为强烈。特别是被理应是自己最亲的母亲背叛后,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聚积了满腔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