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
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
诗句把自己年少的情况和小孙子连了起来,赞扬了旻宁比自己更幼小时即已能开弓射鹿,希望子孙永遵家法,慎于仪刑,以期帝业万世一系。
幼年获鹿对旻宁承继大统起了重要作用。虽然他的哥哥在出生不久还来不及命名时就夭折了,他以老二而成了事实上的老大,但他还有三个弟弟。在皇帝一言九鼎的时代,父皇喜欢谁,谁就能不顾嫡长继承的老例而做皇储,所以即使是老大,也不保证将来必定能继位称帝。通过这次行围的考验,旻宁获得了祖父乾隆皇帝的欢心,这对当时还未登基接位的父亲是一种无形的宣告和有形的表示,意味着将来父亲称帝后不能随便更改祖父欢喜并中意的孙子的地位。果然,旻宁18岁时,父皇嘉庆帝遵循建储家法,亲书他的名字,缄藏盒,他成了储君。
嘉庆十八年(1813),北方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反清起义,其中一支得太监策应攻入皇宫。时当32岁的旻宁临危不惧,在养心殿南首亲持鸟枪轰毙了两名造反者。事平后嘉庆帝异常欣慰,封他为智亲王。他并不骄功,在谢恩时老实承认:“事在仓猝,又无御贼之人,势不由己,事后愈思愈恐。”不矜不伐,颇有谦谦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