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页。~x`w′d+s*c-.?c?o¢m*
[2] 印光任、张汝霖合撰:《澳门记略》上卷《官守篇》第42页。
[3] 数字参见邓之诚著:《中华二千年史》卷五,上册《明初海上交通诸国简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5~91页。
[4] 《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5] 此说以近人梁嘉彬为代表,见梁著《十三洋行考》:《序篇》。
[6] 此说以今人彭泽益为代表,见彭著《清代广东洋行制度的起源》,《历史研究》1957年第1期。
[7] 见嘉庆五年粤海关监督佶山奏折,《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页。
[8] 见闽浙总督杨应琚奏折,《清实录》乾隆朝,卷五四九,中华书局影印本第一五册,第1010页。,咸-鱼/看′书^网+ ?免¨肺?跃¢犊/
[9] 见嘉庆五年粤海关监督佶山奏折,《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载《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页。
[10] 【美】W·C·亨德著、冯树铁译《广州番鬼录》,第26页,《广州史志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 同上书,第27页。
[12] 【美】W·C·亨德著、林树惠译《旧中国杂记》。《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1册,第246页。
[13] 总商,是组成公行的行商首领,由粤海关监督从行商中指派,报部存案。无论总商或公行商人,都可捐纳官职。这样,他们在和洋人的交往中,更加重了“官”的意义。
[14] 道光九年海关监督廷隆奏折:《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载《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3+5_k+a.n¨s+h+u-.′c′o!m¢
[15] 道光九年海关监督廷隆奏折:《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载《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
[16] 道光九年海关监督廷隆奏折:《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载《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
[17] 道光十七年两广总督邓廷桢、粤海关监督文祥会奏,《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60页。
[18] 嘉庆五年粤海关监督佶山奏折,《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载《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页。
[19] 《史料旬刊》,第9期,第307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2008年版,第649页。
[20] 萧令裕《英吉利记》,转引自《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1册,第23页。
[21] 《史料旬刊》,第9期,第307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2008年,第650页。
[22] 李侍尧:《防范外夷规条》,《史料旬刊》第9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2008年,第651、652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处,不再另注。
[23] 公行商人向洋商借资营利的事,早在18世纪70年代就已发生。到19世纪30年代,行商每年向外商的借款通常超过300万元。借款的利息一般在月息1.5%左右。参见【美】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