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24] 以上《防范夷人章程》八条内容,已综合部议条文。章程原奏及部议原文,参见《粤海关志》卷二十九,《夷商》,载《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222页。
[25] 八条具体内容,参见《粤海关志》卷二十九,《夷商》,《续修四库全书》,(八三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23~226页,但《粤海关志》误将彭年作中祥。
第三章 西方的敲门行径
东印度公司澳门商馆旧照
3-1 英国:敲门的急先锋
中国对西方紧紧地关上了大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则千方百计地想打开这扇大门,把双脚踏进这片垂涎已久的神秘土地。
一个关门,一个敲门,冲突就不可避免。
就中国一方来说,关门既是对外来势力的排斥和蔑视,又是保持天朝与世隔绝的手段,不让“外夷”踏进国门一步,就是维护住了天朝体制;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说,敲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变为第二个印度,这是扩张殖民地,获取国际市场的需要,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英国是西方敲门行动的带头羊,而英属东印度公司则是它的急先锋。
早在乾隆二十五年,即清王朝闭关的第三年,也是广州组成公行的当年,东印度公司就充当了反对公行垄断对外贸易的敲门者角色。这一年六月,英国、荷兰等国的商船驶抵广东,当它们了解到中国政府这一新措施之后,属于东印度公司的英国货主即伙同别国商人发表申明:“必须照旧任由各行店交易,方肯起货”。[1]拖至八月,在粤海关监督半是劝导、半是利诱之下,方肯开进省河卸货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