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 第42章完结

第42章完结

其始间由劣幕奸商私自买食,浸浸而贵介子弟,城市富豪,转相煽诱,乃沿及于平民。臣每遇士大夫留心访查,据云: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者,甚属寥寥。[1]

黄爵滋在道光十八年的奏疏中,也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买烟具,为市日中[2]据统计,道光十五年全国抽吸鸦片的人数约在200万以上,地区遍及十几省。由于鸦片中含有吗啡碱,有催眠作用,吸者极易上瘾,所以这200万人绝大多数成了难于戒绝的瘾君子。

对于吸烟之害,有识之士或作诗歌讽劝,或撰文抨击,痛说其状之可悯,其行之可憎,借以觉人警世,一时竟形成为“鸦片文学”的奇观。清人俞蛟在所著《梦厂杂著》中描述吸烟成瘾的情况说:“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萎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3]俞正燮著文描述久吸成瘾的情状称:“吸烟久,其人必畏葸庸琐,激之亦不怒,由其精华竭也。”[4]讽咏鸦片危害的诗词歌谣,为数尤多,对瘾君子们的惨状描写得栩栩如生。如《香苏山馆集》中有《洋烟行》三首,其中《咏吹烟》一首写道:“双枕对眠一灯紫,似生非生死非死。疲肩耸山鼻流水,见者咸呼鸦片鬼。”[5]此诗作者吴兰雪是江西东乡人,嘉庆五年举人,由内阁中书官黔西知州。此诗约作于嘉庆中期,可知那时已有了“鸦片鬼”的名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