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 第56章完结

第56章完结

林则徐针对有人主张重办开馆吸食之徒、不妨对吸食者从轻处理的看法,也发表了不同意见。-k/u`n.l,u^n.o*i*l,s\.¨c·o+m·他说:现在衙门中吸食鸦片的人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等十之八九都抽鸦片,他们都是些有能力包庇贩卖的人物,要他们去禁兴贩,等于要他们自断鸦片的来路,怎么能会认真破获呢?所以,尽管对开烟馆者处以绞罪的刑法早就有所规定,而历年来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乎例同虚设,这就是若辈包庇的结果。可见想要禁绝鸦片,首先得严办吸食。当然,若吸食者论死,那么开馆和兴贩即使加至斩决枭首示众也不为过;但若只重办开馆兴贩而轻治吸食,禁烟定会毫无收效。他说,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打板子、判徒刑已是辜蔽,迨流毒天下,为害极大,就应从严惩办。“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慄!”股慄就是两腿发抖。这话的意思是说,现在如果还拖拖沓沓地看待这个问题,实在是使中国几十年后几乎没有可以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也没有可以充作军饷的费用,我每想到这一点时,能双腿不发抖吗?

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语!

哪个皇上不希望在文治武功方面有所作为?不向往把国家治理得民富国强、一派兴旺?何况道光皇帝继位时不就是希望自己不负先帝的嘱托,保住祖宗的基业吗?一想到全国竟有那么多的人吸食鸦片,甚至连王公贵族、旗绿营官兵都在抽吸,再想到每年要流出这样巨量的银子,万岁爷对林则徐的这些话不惟不感到刺耳,反而感到真切。?墈,书.君· !耕*新/醉-哙\确实,从道光十五年(1835)以来的二三年中,皇帝在禁烟问题上态度是有过摇摆和变化,虽不能说是对烟害知之不深、忧之不切,然而总没有动大手术、有大作为的决心和行动。林则徐说“若犹泄泄视之”,似乎并不过分,确有拖拖沓沓的味道;至于数十年后无兵无饷的警告,按林所算的细账,按皇帝所了解的兵弁吸食的情形,也能想象到那时的窘况,一旦出现内乱外患,局面将何以收拾?再不改弦更张,那真要像奏折上所说的“借寇资盗”了。

皇帝是知道林则徐一向为官清廉,办事认真干练的。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的一户书香门第,青年时代已经在科举中显露头角。他治学实事求是,不涉时趋。在福建巡抚张师承幕府,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益以经世自励。[4]嘉庆年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历任监察御史、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足迹遍历南北各重要省份,办过河工、漕运和盐政,不仅官声、政声都很好,对民情也很熟悉,而且凡事必躬亲督察、公正清廉,一时贤名遍天下。·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

道光元年(1820)他在杭嘉湖道任上时,亲自踏勘海塘、监督修塘工程,甚至连修塘所需石料也细为规定,必择坚厚而用之。道光三年甫任江苏按察使,即亲自断案,“一切谳读,皆出亲裁,不肯稍为假手”,连重要验尸,也必亲自动手,细辨尸伤轻重。总办江浙七府水利后,又亲赴堤工,逐段验勘,并常与僚佐孜孜讲画,毫无倦容;为保证堤工质量,往往冒雨亲验,徒步往返于泥泞之中。道光十一年(1821),接任东河河道总督后,亲往河南东部黄河两岸查验堵口料垛质量。他从北岸曹考厅起向西至黄泌厅,渡河而南,再折东徐进,“周历履勘,总于每垛杂档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宽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束以称斤,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垛不拆[5]终于克服历来河工中成为老大难的“堆料积弊”,深得民工赞誉。皇帝为此曾朱批“向来河工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揆诸天理人情,深可慨也”。[6]对这位兢兢业业的汉员表现了很高的敬意。

道光十二年(1822),林则徐接任江苏巡抚后,不仅尽力剔除漕运积弊、立定章程,而且为了推广水稻一年两熟制,竟在抚署后园亲自试种,以验天时,察物性;为了兴修水利,他亲自筹划疏浚浏河、白茆河工程,“每坐小舟,数往来河中,察勤惰、测深浅,与役人相劳苦,不烦供亿[7]可以说,林则徐每到一处作官,即有一事兴革;每有一事兴革,即以亲自调查、亲临现场、亲手检验为己任,极少假手他人,听任唱报。这种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