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会批澳门厅转禀义律说帖》,《信及录》,第100~101页。+w,e′i`q,u?x,s¨._n¢e?t+
[18] 《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信及录》,第103页。
[19] 同上书,第102~104页。
[20] 《札新安县将澳门厅缴回谕帖转给义律由》,《信及录》,第104页。
[21] 《澳门月报》1839年8月号,转引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270~271页。
[22] 《林则徐集·日记》,第350页。
[23] 《林则徐集·日记》,第351页。
[24] 《致怡良》,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申刻于前山,《林则徐书简》,第62页。
[25] “窝拉疑”号在8月29日开抵九洲洋面时,已被澳门厅营水师发现,当中国引水前往查询时,它竟开枪射击。9月1日驶至尖沙嘴洋面。参见《批澳门厅为义律呈述士密三板至九龙被炮攻击禀》,《林则徐集·公牍》,第138页。\m?y/r\e`a-d\c-l,o^u/d/._c¢o~m?
[26] 林则徐:《巡阅澳门情形折》,《林则徐集·奏稿》,(第二册),第682页。
[27] 《林则徐集·日记》,第352页。
[28] 林则徐:《巡阅澳门情形折》,《林则徐集·奏稿》,(第二册),第681~682页。
[29]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272页。
第七章 义律挑起武装冲突
关天培穿鼻洋海战图
7-1 九龙之战
就在“窝拉疑”抵达广州洋面的那天,即七月二十三日(8月31日),林则徐为迫使义律具结、交凶,决定实施“坚壁清野”,把英国人完全孤立在海上。他发布告示,命令各级官员断绝英人一切供应,并有鉴于林维喜事件,要求沿海居民武装起来,不准英人上岸滋事、觅井取水:本大臣、本部堂晓谕所有沿海乡村绅耆、商人及居民等,效忠邦国,群策群力,购买器械,聚合丁壮,以便自卫。+d\u,a¢n`q.i-n-g\s·i_.~o?r!g·如见夷人上岸滋事,一切民人皆准开枪阻止,勒令退回,或将其俘获。夷人为数甚少,自不能敌众。夷人上岸觅井汲水,应加拦阻,不准其钦(饮)用。但若夷人并未上岸,尔等不得擅自登舟驾近夷船,徒生枝节,违者当于严惩。[1]
告示发布后,沿海居民纷纷组织武装自卫,香港民人甚至采取水中放毒的方法,断绝英人取水。9月2日,义律在香港发出《为反对水中放毒给中国人民的通知》,恫吓武装起来的中国民众,威胁说中国如果停止供应,水中放毒,必将发生冲突,表示将以武力进攻解决供应问题[2]
9月4日下午,义律决定采取行动,他和“窝拉疑”船长士密等乘坐装备14门火炮的“路易莎”号英舰,率领“珍珠”号武装小艇和“窝拉疑”军舰的舢板,前往离英船停泊地四英里的九龙湾。义律得悉那里有中国水师大兵船三艘正阻止中国人对英国人的食物供应。义律一行抵达时,发现中国师船一字儿排开,挨得很近,“处在一座相当令人生畏和配备齐全的炮台下面”。义律把军舰停靠在中国师船旁边,相距仅有手枪射程之远,派传教士郭士立(KarlF.A.Gutzlaff[3]带两名士兵驾小艇驶往中间的师船进行交涉,“因为从该船的大小和装备精良看来它被认为是清朝官员指挥的船只”。
郭士立和两位士兵带着义律的两份文件,一是前面提及的“通知”,一是义律致九龙中国官员的“信函”,其中称:“此地驻有几千名英国人,他们被剥夺了正常的食物供应;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存在下去,必将经常发生冲突。贵官员们将对这些后果承担责任。”[4]
当时带领三艘战船巡逻的是广东水师大鹏营参将赖恩爵。赖恩爵,乾隆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