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 第229章完结

第229章完结

quo;犯法”。至于他所犯之法,是否当斩,是另外一个问题,与《誓碑》无关,因为他不是“士大夫”。

太宗求才心切。雍熙二年(985),科举考试,已经录取进士一百七十九人。有人说:“下第中甚有可取者。”没有录取的下第之士也有很多是可取的人。太宗求才心切,于是下令复试,又得到七十六人,其中一个叫洪湛的人,史称“文采遒力”,文章写得漂亮、遒劲,特升为正榜第三。端拱元年(988),礼部录取二十八人,有一进士叶齐打鼓,认为不公,于是再试,又得到三十一人。诸科因此而得到官职的人达到七百人。史称“一时待士可谓至矣”,一时间对待士大夫可谓很优厚了。

但太宗求人才是德才兼备之人。因为人才早晚要做官,如果德行有缺,做地方官就会为害地方,做朝官就会为害社稷。这是太宗赵炅不愿意看到的。张两光没有被录取,就大骂,违背了公序良俗,已经有失士子体统,又“言涉指斥”,更是违反当时的刑律规定。此人如何可以做官?此事应该令太宗失望。一时施出辣手。张两光罪不当诛,是事实。

因此,这件事还不足以证明太宗违反《誓碑》的约定。

由于太宗恪守了《誓碑》的大宪章精神,所以他在位二十一年,成为有道义有格局的一代贤君。

《宋史》盖棺定论

太祖《誓碑》有两个版本,都值得重温:

第一个版本:

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