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支满又问了一遍。+2¨3·d·a¨w¨e_n.x~u.e~.!c-o`m\陈潜不是回答不出来。“把它送我行吗?”陈潜却说道。“请吧——你要是喜欢这些小孩的玩意儿,我再给你捡几个回来。”出乎陈潜的预料,支满竟然一口应承下来。当然,他也根本没有想到这是什么东西。
“多谢了……不过,这是在哪里捡到的?”
“这东西啊,是在甄官的井里挖出来的。真是不像话!董卓这家伙。董卓不想让洛阳再有人居住,竟然连水井都埋上了。我们奉孙坚大人之命,又把那口水井挖开了。这东西就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甄官,是制作宫殿砖瓦以及其他陶制品的场所。这东西是从那里的井里挖出来的。灵帝死后的十常侍之乱中,宦官张让等人挟持少帝逃出城外时,管理玉玺的人大概在慌乱之中一时间将玉玺投入井中了吧,他肯定以为拿着玉玺就会有生命危险。许多人在十常侍之乱中死于非命,将玉玺投入井中的人或许也死了吧,就算人还活着,大概也不敢说出玉玺的下落。¨6_腰,墈¨书^旺, ¢追?罪¢芯\彰,洁_董卓当然无从知道此事,所以下令填上了这口井。陈潜想起了街头巷尾的传闻。宫中天子的周围常被称作天界,不是庶民可以企及的地方。然而,天界的消息却常常出人意料地泄露到凡间。坊间传闻,皇帝避乱逃出宫城之后,皇帝六玺平安无事,唯独“传国玉玺”不见了踪影。
所谓的皇帝六玺,指的是:
皇帝行玺(封赏皇族、功臣,论功行赏时用)
皇帝之玺(下达恩赦圣旨时用)
皇帝信玺(召集、动员时用)
天子信玺(对外动员、召集外夷时用)
天子之玺(祭祀时用)
天子行玺(封外夷、行赏时用)
皇帝六玺是有实际用途的。譬如封赏外夷倭奴国王的文书中使用的便是“天子行玺”。与皇帝六玺不同,皇帝持有传国玉玺,实际上并不使用。它只作为天子地位合法性的标志,相当于日本“三大神器”一样的东西。还有人悄悄地说:“传国之印既已丢失,东汉王朝便要覆灭了。_第′一·墈\书?旺. ·首+发^”传说这枚传国玉玺由长安附近蓝田山的玉石制成,上面刻着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说是秦始皇命人制作,上面雕刻的八个字出自宰相李斯的手笔。汉高祖刘邦伐秦之际,秦国的子婴投降后献出玉玺,之后传给了汉朝的历代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曾逼迫孝元太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孝元太皇太后虽然是王莽的女儿,却对其父之行愤怒不已,被逼不过,一怒将玉玺掷于地下。据说自那时起,玉玺的提纽处便缺了一角。白玉这等坚硬无比的东西竟然也会碎,此事虽然难以置信,但若说那一掷之中夹裹了汉朝历代君王的愤怒,大约便可以解释了吧。
陈潜小心翼翼地将目光投在手中的东西之上。他在读上面的文字,身体止不住地发抖。虽然字是反的,但那上面刻的确实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天”字与“昌”字正反都一样,不可能有错。陈潜又将玉玺翻过来,看了看提纽处。
“啊!啊……”情不自禁地大叫了一声。支满这时早已离开。陈潜脊背一阵冰冷——提纽处雕刻的走兽耳朵确实缺了一角。就在这一刹那,陈潜打了个趔趄。但这并非仅仅因为传国玉玺带来的冲击。山摇地动,房子都在咯吱作响。“六月丙戌,地震。”《后汉书·孝献帝纪》初平二年中有如此的记载。
三
“这可不算失败,洛阳不是守了一年吗?当初可没想到能守这么长时间。因为不打算白白将城池交给他人,才放火烧了洛阳。”撤出洛阳的时候,董卓召集军中将帅说道。这未必是不肯服输。董卓彻底毁掉洛阳,烧毁宫殿,强行让住民迁往长安,是去年二月的事。讨董联军的急先锋孙坚攻入洛阳在今年二月,已经整整过了一年。未必不能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