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荒野寒山 > 第40章完结

第40章完结

丁每年为官府服役20天,遇闰加二天。此外,有事而加役15日者免调,加役30日者租调皆免,但连正役不得超过50日。不亲自服役者,可纳绢代役,每日绢三尺,贵族免役。唐代这种“租庸调”制的特点是,税制的基础为均田制,课税以人丁为本,按丁受田,按田征税。亦即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不因增加生产而增税,也不因怠耕而减其租,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因勤劳而加重力役,不以游惰而减其庸,有利于农民附着土地,也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故唐代陆贽认为:“其取法远,其敛财均,其域人固”[39]。但是,“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40]政府赋役制度的破坏,对于老百姓来说,实际上表明了负担的加重,作为一个农夫的寒山,自然也不例外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朝朝为衣食,岁岁愁租调”(《快哉》七十一),这才是寒山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农民艰辛生活的缩影。生活毕竟是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这是生活的基本保证,寒山的生活亦并非我们所想象的桃源式,而是处在一种非常艰难的情形之中,“新谷尚未熟,旧谷今已无。就贷一斗许,门外立踟蹰。夫出教问妇,妇出遣问夫”(《新谷》一二六),辛苦耕种的稻谷,还不够自己吃,要靠借贷来解决生存的基本需要,借贷原本就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可是被生活所迫,没有办法也只能去借,可是就是借贷也未必能借得到,生活的艰辛、世态的炎凉不言而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