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王振撺掇英宗亲征瓦剌
瓦剌大举入侵,各地边关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来。继阳和之役战败后,宣府总兵官杨洪紧急奏报:阿剌知院率领的鞑靼军围攻马营,水源被敌军截断,明军三天不敢出击,营中缺水严重。
接着,镇守山海关的左都御史王翱奏报:脱脱不花率兀良哈和女真各部攻掠辽东各州府甚急。大同方面,也先在阳和获胜后正后退休整,势在酝酿发起更大的攻势。
二十三岁的英宗皇帝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一筹莫展。在朝会上群臣议论纷纭,有主张调集天下兵马与也先决一死战的;也有主张遣使与也先议和的,莫衷一是。英宗年轻,从没有经历过这样严峻的时刻,一时慌了手脚,只得问计于司礼太监王先生。本来祸事是他惹起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嘛。
那么王振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听说也先只有两万骑兵入侵,为什么在阳和我们的四万人敌不过他们,竟至全军覆没?恐怕那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如果我们投入十万二十万大军,难道还不能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