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107章完结

第107章完结

与于谦一同被捕的还有都督范广。/x.i~a\o′s?h`u′o\z/h~a+i+.¢c¢o,m^范广英勇善战,在北京保卫战中屡立奇功,深受于谦信任。范广为人正直,对总兵官石亨的嚣张跋扈和贪婪腐败,敢于揭发和抵制,因此石亨对他恨之入骨。张因与范广争权矛盾很深。于是二人挟嫌报复,诬陷范广是于谦谋立外藩的帮手。英宗下令将范广处以磔刑,其子范升充军广西,妻女赐予降卒,备受凌辱。

张因为与杨洪之子杨俊有过节,便向英宗揭发杨俊镇守永宁、怀来时,下令士兵不许开门接纳英宗。又诬告杨俊曾说英宗返回北京“将是祸本”。以此来激怒英宗,将杨俊斩首弃市。

英宗复辟后不久,就有人将上易储疏的广西土官黄竑之子永清左卫指挥同知黄瀚绑缚送到锦衣卫,英宗下令将其发配万全右卫充军。

对于在南宫中那些加害过他的人,英宗也是睚眦必报。举报“金刀案”的卢忠被景帝发配广西充军;还有那个建议景帝砍伐南宫大树的宦官高平以及建议景帝将沂王见深迁往封地被放逐铁岭的给事中徐正,都被从谪戍地押回京都,英宗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处以磔刑!

一朝天子一朝臣。`咸*鱼+墈.书′蛧′ .追*罪¨芯·章~結′英宗复辟之后,徐有贞、石亨等要专权,便以各种罪名,将内阁和六部大臣放逐殆尽,只剩下几位历经数朝的元老未被扳倒。

礼部尚书胡濙在景帝病重时,曾主持左掖门会议请求复立沂王为皇储。虽因奏章未及上报而“夺门之变”即起。英宗对他维护沂王见深还是心存感激的。且胡濙曾多次上书,要求景帝朔望和节旦率群臣朝贺太上皇,不忘忠爱。所以他虽是景泰朝的重臣,也能得到英宗的优抚宽容。

另一位老臣吏部尚书王直,曾经力立派遣使臣去迤北迎奉太上皇归来,不惜触犯景帝的逆鳞。英宗得以放归,他出了很大的力。并且他也是积极维护沂王见深的大臣之一。景帝改立太子,他得到封赏和金币,却深感羞愧无地。因此复辟以后,尽管石亨、徐有贞想扳倒他,但他却得到了英宗皇帝的原宥。

此时眼看着朝中同僚一个个获罪,徐有贞、石亨等宵小专权跋扈。¨吴`4!看?书! .耕~鑫·嶵¨全^王直、胡濙两位老臣心灰意冷,同时以老病请求致仕。英宗知道留他们不住,遂准允他们回家养老。并赐给玺书、楮币、袭衣,令驿传送他俩回乡。

王直在宣德年间,因被杨士奇抑制,一直未能进入内阁。晚年回到家乡,与邻里栽树种菜,其乐融融。他慨叹道:“昔日西杨抑我,令不得共事。然倘使我在内阁,今太上皇复辟,当不免辽阳之行(指充军铁岭)。哪能与你们共乐呢?”王直活到八十四岁,胡濙更是活到八十九岁。

景泰朝的内阁成员中,王文被杀,陈循杖谪,商辂、萧镃削职为民,只剩下高谷一人。高谷为人正直,不愿与徐有贞等奸佞之徒共事,坚决要求致仕。英宗对高谷甚为留恋,说:“高谷在内阁,商议迎请朕回京和南内之事,曾经左右维护朕。”因他去意已决,便赐给金帛袭衣,令其乘坐驿站舟船归家。

高谷退休之后,闭门谢客。有人询问景泰、天顺之间的事,他都闭口不谈,于三年后去世。

何文渊因为积极参与景帝易立太子,“父有天下传之子”便是他首创的名句,因而得擢升吏部尚书。英宗复辟后,他自知必将遭到清算,惶惶不可终日,心怀恐惧而上吊自杀。

王直退休后,主持吏部事务的是王翱。因为吏部掌握用人权,王翱老成耿直,铁面无私。石亨想任用私党,王翱是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便向英宗进谗说:“王翱老了,可让他退休。”王翱得知,便愤而上疏乞请致仕,得到英宗的批准。石亨想拉拢吏部侍郎李贤为党羽,对他说:“王翱退休,你当代他为尚书。”李贤却说:“朝廷不可没有阅历多而通达世事的人。王翱虽年老,精力仍然充沛异常。让我辅佐他就可以了,我怎敢当此重任?”此话传到英宗那里,王翱得留任吏部尚书,而李贤得到英宗赏识,不久就进入了内阁。

石亨在景泰年间屡次上书,称文臣不应节制武臣。到现在大权在握,英宗听从他的意见,下诏罢除了朝廷派出的巡抚总督军务的职权。趁机打击景帝派往各地的巡抚,其中就包括浙江的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