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取赋税多的缘故。“民之
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七十五章》)。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进步因素。但是,小国寡民的理想,却
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奴隶
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进步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反相成。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
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
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老子》一书中,还深刻地论证了
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说过,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
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
总之,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
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
反的东西。因此,老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措施,否则,就
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丧失天下。他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懂得以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