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事本而禁末者,富。¢x,i·n~w,a+n+b·e+n!.^o~r·g?”所谓“末”就是指的商业和手工业。《农战》篇说:“农战
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
而有技艺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
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政,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
可见,法家对儒家的儒术是排斥的。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法家著作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批
判地吸收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庄子》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
艺术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又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结构的,用庄子的观点说,都是
统属于“道”的。^k_a!n¨s\h?u\z¢h¨u-s/h.o,u~.*c′o^m?也就是说,一部《庄子》不外为了说明一个“道”字。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
北)人。他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而较孟子稍晚。他一生视仕途为草芥,除
做过看管漆树园的小吏外,不追逐官禄,因而一生穷困潦倒,除讲学、著述之外,有时
还靠钓鱼、打草鞋维持生活。住在“穷闾陋巷”,人瘦得“槁项黄馘”。
庄子是一位蔑视权贵、鄙视利禄,而追求个人自由的思想家。他尖刻、猛烈地抨击
当时罪恶的社会。什么圣人、王公大人、圣王之法、仁义礼乐,都给他骂得痛快淋漓。
他在文章中大声疾呼:“圣人生而大盗起。”他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胠
箧》),直接把矛头指向暴君。\墈?书/屋*晓¢说_蛧~ ^勉.肺?悦^读`他生活的宋国,当时宋王偃“射天笞地”,荒淫无道,
不得人心,庄子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他奋笔疾书,直抒胸怀。司马迁也说过,庄周“作
《渔父》、《盗跖》、《胠箧》,以诋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史记·老子
韩非列传》)
在《秋水》篇中,记述了庄子拒绝去楚国做官的事。楚威王派使者北上邀请庄子,
答应给庄子高官厚禄。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他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
3000年了,楚王把它珍藏在庙堂之上。就这个神龟来说,是愿意死后使它的骨甲得到重
用,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着呢?我看它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庄子婉言谢绝邀请,使者只好南归。庄子用久已死去的神龟被供奉比喻官爵受吹捧,在
他看来,这不过是虚名而已,他宁可像活龟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也不进入官场以示显赫,
宁肯生活贫寒,钓鱼维生,也不追逐官禄,这是他对现实不满的超然态度。因此他愤世
嫉俗,“终生不仕”。庄子一面鞭笞现实,一面同情劳苦人民。他在《达生》篇中,还
记述了庄公为满足私欲,让东野稷拚命地表演赶车技术,而累坏了良马的故事,表达了
对东野稷的同情。庄子还赞美过杀牛技术纯熟的庖丁、斫轮工匠、运斤成风的石匠、制
锯的梓庆,这些说明庄子和下层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接近。
《庄子》一书,汉代流传的古本,为10余万言,52篇,内篇7,外篇28,杂篇14,
解说3。到晋时,经郭象删定并加以注释的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