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用
心一也”的精神,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和杂而不专,成为激励后人学习的名篇佳句。
荀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性恶》、《修身》、《礼论》等篇中。针对孟子提
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
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
这些自然属性只有通过封建伦理道德来严格加以限制,才能变成性善的,才符合封建礼
仪。因此,荀况特别注重后天学习教育的作用,从而批判了孟子宣扬的“天赋道德论”。
荀况谈论人性,虽然只注重人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人们的社会性,但他能从人对物质
生活的基本要求作为研究人性的出发点,反对孔孟空谈仁义道德,无疑具有唯物主义的
性质。
荀况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王制》、《富国》、《王霸》、《君
道》、《臣道》、《强国》等篇中。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地主阶级政权,荀况提出
了“隆礼敬士”、“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他在《王制》篇开头便说:“贤能不待次
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虽王公士大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