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幻*想′姬+ ′毋¢错/内?容¢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
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就彻底否定了孔孟赞扬的封建世袭制。
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荀况提出了“重法爱民”、“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他
认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和统治人民,一定要有一套严密的政治法令和赏罚措施。对人
民,在没有给它利益之前就从它身上谋取利益,不如先给人民利益然后再从人民中索取
利益更有利;不爱护它就重用它,不如先爱护它然后再重用它更为有效。荀况认为,只
有赏罚严明,才能治理好国家。他说:“赏行罚威,则贤者可得而进也,不肖者可得而
退也,能者可得而官也。”(《富国》)“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王制》)这样国家的政治才能清明,人民才能
安居乐业。!x^d+d/s_h.u¨.`c+o~m,
在经济思想方面,荀况主张一方面用赏罚严明的制度来鼓励人民发展生产,增加财
富,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强本抑末”、“节用裕民”、“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加
强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品流通,不断开拓新的财源,限制统治阶级的费用,以此达到
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目的。荀况这种经济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
时也符合人民的愿望。
《非十二子》、《儒效》两篇,主要是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乐论》主要阐发
了荀况的音乐理论及其社会的作用。
《议兵》主要阐述了荀况的军事理论。《赋》运用诗歌文学语言,阐述了荀子学派
的政治主张。《大略》以下6篇,都是荀子学派的作品,内容比较庞杂,有些思想与荀
子思想不尽一致。总之,《荀子》一书是我们研究荀况思想和荀子学派的主要参考资料。.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
9 《墨子》
古代劳力者之哲学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
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
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就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
派思想资料的总集。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为宋大夫,
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著录“《墨子》十五
卷,墨翟撰”。现在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
文。关于《墨子》的佚失情况,一种说法是从汉代开始的,另一种说法是南宋时佚失10
篇,其余8篇是南宋以后佚失的。
有关《墨子》一书的作者和真伪问题,在学术界频有不同看法:一种是三项分类法,
把《墨子》全书分为《墨经》、《墨论》、《杂篇》三类,《墨经》类有《亲士》、
《修身》、《非儒》、《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因为这些篇
没有“子墨子曰”字样,所以认为是墨子自著。《墨论》从《所染》到《非命》共28篇,
认为是墨子弟子所记。《杂篇》从《耕柱》到《杂守》共16篇,记载了墨子的言行,与
前两类体例不同,当是后期墨家学派的东西。
另一种是五组分类法,第一组是《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