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所染》、《法仪》、《七
患》、《辞过》、《三辨》共7篇,有的认为是墨家著作,有的认为是儒家作品,还有
的认为前3篇是伪作,后4篇是墨家记述的墨学概要。第二组是《尚贤》、《尚同》、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共23篇,这是墨学大纲,是墨子弟子所记。
墨子死后,墨家分成三派,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因三派所传
的学说不同,后人在汇编此书时,便把三派所传之学分上、中、下三篇并列,这种说法
有一定的道理。《非儒》篇,有的认为不是墨家学派的作品,有的认为是墨家学派的著
作,成书年代较晚。第三组是《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共6篇,
又称《墨经》或《墨辩》,有的认为是墨子所作,多数学者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第
四组是《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并5篇,记载了墨子的言
行,是墨子弟子所记,成书年代较早,是研究墨子的可靠资料。第五组是从《备城门》
到《杂守》共11篇,讲的是守城兵法。有的认为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家的军事思想史料,
有的认为是汉人作品。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