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25章完结

第25章完结

命力也就接近枯竭了,这是《白虎通义》给我们的启示。^k¨a·n?s¢h.u·h_e,z_i_.+c·o*m·从这个意义讲,《白虎通义》

宣告了经学的衰落,是经学走向没落与衰败的标志。

13 《论衡》

“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

现存文章有85篇。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

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

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

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

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

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

作》篇)。?g`o?u\g!o¨u/k.a·n?s¨h?u~.`c_o?m^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

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汉儒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由此

生发出对其他一切事物的神秘主义的解释和看法。“天人感应”的要旨就是“天帝”有

意识的创造了人,并为人生了“五谷万物”;有意识地生下帝王来统治万民,并立下统

治的“秩序”。

《论衡》书从宇宙观上反对这种见解,针锋相对的提出:

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构成,“气”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w.a,n_z\h?e,n¢g?s¨h-u/k′u\.!c′o?m~“气”

有“阴气”和“阳气”,有有形和无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

元气,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由“气”这个物质性的元素出发,《论衡》指出:“天

乃玉石之类”的无知的东西,万物的生长是“自然之化”。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同

一的充塞于宇宙中的气形成,而且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所以,“外若有为,内实自

然”。而人与天地、万物不同的是“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之,取而令之;见丝麻

可衣,取而食之”。所以,人和五谷不是上天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气”的“自然之

化”。《论衡》书首先从宇宙观上否定了“天人感应”的“天”,还世界的物质性面貌。

不过,《论衡》书中所描述的宇宙观,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天地合气,物偶自

生也”,“及其成与不熟,偶自然也”(《论衡·物势》篇)。所以,这种宇宙观只能

是人能利用自然,辅助“自然之化”,但终究不得不听命于自然力的支配。这是古代唯

物主义的最大缺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