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27章完结

第27章完结

简略不详,给后人学习带来不少困难。-1?6_x¨i+a′o*s,h?u`o?.*c·o~m¢于是为经书作传、注之风便盛行起来,常常一部

经书就有各执一说的多家传、注。《五经正义》就是要从中选出比较好的注本,摒弃其

余杂说,对前代繁杂的经学解释进行一番统一整理。又因前代注本也有难解之处,所以

《五经正义》便依据传、注又加以疏通解释。可以说,《五经正义》是一部典型的以疏

解经的著作。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汉初传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

韩三家为今文经学,被朝廷立于学官,设博士。《毛诗》出现较晚,是古文经学,至东

汉章帝时才得立于学官,其主要著作为《毛诗故训传》30卷,此书为历代古文经学家所

推重。东汉兼通今古文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撰有《毛诗传笺》,为《毛传》作注。《郑

笺》以宗毛为主,但也并非全部申毛说。其时,他已完成《礼记注》,故为《毛传》作

笺时,常用《礼》注《诗》,还用自己的观点注《诗》,阐明《毛传》中不明确之处,

或用三家说申毛说,或用三家说难毛说。_狐?恋`闻/血, *已/发′布`最\辛~蟑!结~书成之后,影响颇大,《毛诗》地位日益稳固,

“三家诗”逐渐走向衰微。由于《郑笺》与《毛传》多有异同,经学界或申郑难毛,或

申毛难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南北朝时,北朝兼崇毛、郑;南朝崇毛,但郑、毛之异同也是争论的热点。孔颖达

等撰《五经正义》时,调和毛郑两家之说,作为《诗经》的注。又用刘焯《毛诗义疏》、

刘炫《毛诗述义》为底本,再加疏解,撰成《毛诗注疏》,即《毛诗正义》。

《周易》本是卜筮之书,充满迷信色彩,汉代逐渐寝流于谶纬。三国时魏国的著名

玄学家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作《周易注》。书中革除汉儒利用“五行”比附人事,以

“互体”、“卦变”来牵强附会、“按文责卦”的弊端,注重领会和把握《周易》中所

包含的根本义理。.E,Z!暁¨税\枉/ \哽/歆.罪¢全-他还用《老》解《易》,以玄理统易理,利用注《周易》而阐发玄学

思想,使《周易》面貌为之一新,远远高于汉儒解《易》的水平。故唐代撰《五经正义》

时,认为王弼的注“独冠古今”,选用其作《周易》的官定注本。王弼的《周易注》中

包括《经》的部分,即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另有《传》的《文言》、《彖辞》、《象辞》

三部分。其余《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部分由晋人韩康伯继承王弼

思想而续注,这一部分韩注被合于王弼注中,收入《周易正义》中。

《五经正义》为《尚书》选取伪孔安国传为正统注本,遭到后代学者非议。汉初,

社会上通行伏生传《尚书》29篇,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时,又从孔子故宅壁中发现

《尚书》,由孔安国整理献出,为《古文尚书》。魏晋之际,《古文尚书》亡佚。东晋

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奉上孔安国的《尚书传》及《古文尚书》58篇,其中有33篇与

《今文尚书》大致相同,另多出25篇。在当时无人怀疑其真实性,至唐代修《五经正义》

时也自然选其为正统。至清代,已考定《尚书传》与多余的25篇《尚书》均为伪造。

《尚书正义》中经的部分即包括与《今文尚书》相符的33篇和伪造的25篇,传文即是伪

造的孔安国的《尚书传》。故经学家多认为据伪传疏解的《尚书正义》不足取。

《礼记正义》选用东汉郑玄的《礼记注》。《礼记注》内容详实,素为儒士所重,

许多人为其疏义。至唐初,尚存有皇侃、熊安生二家。唐修《礼记正义》,以皇侃的义

疏为主要底本,以熊安生的本子补其不足之处。

西晋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撰《春秋经传集解》30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