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

个时期并非只有行而无知,或只有知而无行,而是知和行都进化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

证明了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过程相一致。.咸`鱼¢墈¢书,王- *追-嶵\欣/漳+洁?因此,这一理论中包含有合

理的内核。

孙中山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出于革命需要而探讨知行问题的思想家。他为革命力

辟传统的“知易行难”说之非,主张“知难行易”,要人们敢于行,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这对鼓舞革命党人的斗志,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知难行易”的知行观的提出,展开

了中国近代认识论上的革命,把中国唯物主义的知行观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应指

出,从纯粹的理论角度看,知和行的关系不是用难易所能衡量和说明的,因而用“知难

行易”来解释知行关系并不是很科学的。

《孙文学说》奠定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进化

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由于时代的限制,孙中山当时所论证的仍然没有超出旧

三民主义的范畴,但他的进化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新三民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

25 《尚书》

最早的史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古人“尚”

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由于

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王充《论衡

·正说篇》)

《尚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诰”、

“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x`i¨a?o*s¨h,u.o¢y+e¢.~c-o-m.《尚书》

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尚书》按时代先后,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100篇。

《尚书》是由谁编纂的呢?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司马迁和班固都肯定它是孔子编

纂的。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他生活的年代是礼、乐废,《诗》、

《书》缺的春秋末期。所以他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把晚年的精力都花在编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上面,还为《尚书》写了序。司马迁

说,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史记·孔子世家》)因此,《尚书》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孔子收徒讲学时,还选用了这些典籍作为教材。他认为这六种教材,可以使人“温

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

《易》教也;

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这说明

了“六经”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尚书》列为禁书,规定民间所藏的《尚书》均需烧毁。

此后,引起了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争论。秦焚书时,济南有个名叫胜的博士

伏生,他秘密地把《尚书》藏在宅中的墙壁间。汉初局势稳定之后,他从壁中取出藏书

时,书已散乱不堪,只得28篇。伏生用这28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