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48章完结

第48章完结

教科书和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优*品?小+税?惘` `毋¢错^内-容-《左传》在唐宋两代被定为“大经”;《谷梁传》和

《公羊传》在唐代被定为“小经”,在宋代被定为“中经”。三传与《春秋》合刊,均

被列入十三经中。

《春秋》与三传文字洗练,记事简洁明了,遣词井然有序,对后世文学家、史学家

影响颇大。尤其是《左传》,刘知几在《史通》中称赞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

博。”语言之精要已成为后代楷模。《左传》文字优美生动,在文学性方面较之《春秋》

有很大增强,从“大事记”式的记录发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展示,塑造了丰满的人物

形象,堪称为文史并茂的历史、文学名著。司马迁发扬《左传》的传统,为世人留下了

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裁、手法均深受《左传》影响。

28 《国语》

最早的国别史

《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求.书?帮? .首^发_关于它的作者,历史上多有争议。唐宋以

前,人们都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著。如西汉时的司马迁、东汉的班固、吴国

的韦昭、唐朝的刘知几等都持此说。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可以得知《国语》的成书经

过为:孔子作《春秋》后,左丘明为之作传,即《春秋左氏传》。后来,左丘明不幸失

明,但他“雅思未尽”,根据传注《春秋》时所剩材料,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

编著了一本《国语》。故《国语》又被称为《春秋外传》,《春秋左氏传》被称为《春

秋内传》。然而,唐宋以后很多学者对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一事提出异议,现代学

者中也有人认为《国语》是在战国初年编辑而成,作者有待进一步考证。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都记载《国语》为21卷,与今本相同。?如?闻′网? *首·发-其体

例是分国记载,有《周语》3卷、《鲁语》2卷、《齐语》1卷、《晋书》9卷、《郑语》

1卷、《楚语》2卷、《吴语》1卷、《越语》2卷。

《国语》记载史实的时间,上起西周周穆王征犬戎(约公元前976年),下至韩、

赵、魏灭智伯,共约500年间的历史,但《国语》不是编年体,它是以国分类。《国语》

中《周语》排在最前面,内容也很丰富,它又和鲁,齐、晋、郑、楚、吴、越并列,所

以又不像严格意义上的分国史体例。《国语》记载晋国史事最多,内容最丰富,其卷数

占整书的近一半,相比之下,其他国的记载就很简略了,如《郑语》,仅记载了桓公与

史伯的对话。因此,有人将《国语》称之为《晋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国语》与

《左传》之间的关系,有继承,又有发展。《国语》记事与《左传》相同者有60余事,

而史实中的细节,又有8事与《左传》不同,可见所依据的材料并不完全相同。《左传》

记周王室事迹很简略,《国语》则记有穆、恭、厉、幽、宣、襄、定、灵、景、敬10王

的大事,为后代保留了研究周王室的宝贵资料。《左传》对齐桓公成霸业的历史记载简

略,《国语》的《齐语》则专记管仲相齐的业绩,对后人详细了解齐桓公霸业形成之经

过大有裨益。《左传》对越灭吴的记载略而不详,《国语》的《越语》则用很大的篇幅,

生动详细地记载了越王勾践如何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灭吴的历史。《左传》记事,

偏重于事件之原委,而《国语》则很注重各国贵族的言论。二者可相互参证,相互补充。

总之,《国语》作为《春秋外传》,确实可补《春秋内传》——

《左传》之不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所以,司马迁修《史记》时,将《国语》

列为重要的参考书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