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77章完结

第77章完结

李延寿字遐龄,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_狐`恋_蚊-穴/ `首′发/他撰写《南史》、《北史》,是继承父

亲李大师的事业。李大师(570—628年)曾任窦建德的礼部侍郎。他有感于南北朝长期

分裂、互相敌视,致使历史记载不能周悉完备,统一后南北思想隔阂不易消除的状况,

决心写一部编年体的南北朝史,以适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要求。他为此作了一些编纂工作,

可惜过早辞世,使他的宏愿未能完成。李延寿是唐初一位很有作为的史学家。他的生卒

年月史书失载,现在可知他的政治与学术活动基本是在唐太宗初年至唐高宗初年这30年

间进行的。他任过东宫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符玺郎、兼修国

史等官职。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修史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他参加了唐代官修史

书《隋书》、《五代史志》、《晋书》和唐朝当代国史的修撰工作。还独自撰写了30卷

的《太宗政典》和《南史》、《北史》3部历史著作。?j!i.n-g?w+u\x¢s-.^c′o′m/

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工作,大致开始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

至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书成上奏,前后共用去16年时间。如果加上李大师的修撰工

作和李延寿的材料准备等工作,那么这部书就可以说是凝聚他们父子30余年心血而成的。

《南史》和《北史》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

成的。它们是对八书的成功改编,也是李延寿在史学史上成功的再创造。与八书相比较,

它显示出自己特有的价值。

李延寿对八书的改编,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编次别代,共为部帙”。李延寿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

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k·s′j?x-s!w·.^c!o/m?这两部书的体

例都是先按时间顺序编排各朝的本纪,然后是按朝代顺序写成的人物列传,人物又按各

种类传分别编排。这就把整个南北朝到隋统一的长阶段历史,完整地交待给读者。这个

编排是很成功的。从编撰技术方面考虑,南北朝各个朝代的历史都比较短暂,跨朝代的

人物相当多,相互递嬗的朝代之间历史联系也比较密切。把它们贯通起来加以记述,既

能克服史实断裂、重复记载、难于剪裁、卷帙繁冗、不便阅读等诸多弊病,又能用简明

方式记述具体事实,给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

从记述效果上看,把广阔时空下的历史发展变化,放在一起加以记载,有利于比较

出各朝代、各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有利于准确勾勒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形势和历史变

化趋势,易于使读者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性特点。从思想价值上看,这有利从中华民族

历史的总体中,启发人们的历史思考,有利于消除南北长期分裂产生的隔阂,容易培植

天下一家的统一意识。《南史》、《北史》在上述方面都表现出一些优点。但二史处理

如此纷乱的时代,不能制出有关南北关系的年表来,说明作者缺乏总揽全局的观点。对

于南北各代的变异,作者交待也很不明确,远远落后于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见识。

二是“除其冗长,捃其菁华”。李延寿对八书的改造,主要是进行抄录工作,这其

中有沿用、有勘究、有削烦。用二史贯通各朝,不像八书各自为书,必然会删除很多互

相重复的记载,这是李延寿工作的重要部分。另外李延寿还有意识地进行了史实和文字

记载的撮要删烦工作,最突出的是删掉了很多八书本纪中的诏令、策文和列传中的奏议、

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史料价值极少,二史把它们完全删除。有的比较重要,李延寿则以

数语概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