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它详尽。*a\i′t^i~n/g+x^i^a`o^s·h¢u~o^.^c\o!m*
50 《通典》
“随时立制,遇弊则变”;“征诸人事,将施有政”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它的作者杜佑,字君
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病逝于唐宪
宗元和七年(812年)。杜佑出身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的名门大族。
他20岁左右步入仕途,40岁以后任中央高级官员和岭南、淮南等地的长官,近70岁
时任宰相,78岁因病退休,不久去世。
杜佑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又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以史学家的眼光处理现实的政治
经济问题,又以政治家的见识撰写历史著作,这使他在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通典》开始写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左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完
成于淮南节度使任上,全书的修撰用了整整35年的时间。¨6¢1!墈`书*网- +芜,错_内^容?杜佑对史学的社会功用,有很
深刻的认识,他写作《通典》是为了“征诸人事,将施有政”。
(《通典·自序》)他要通过对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考察,来为当时的政
治经济活动提供直接有益的指导。这个著述旨趣,决定了《通典》基本价值。
《通典》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
它的结构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杜佑在《通典·自序》里对此作了明白的说明:
“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
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
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
狄焉。~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
郡又次之,边防末之。”
这个逻辑构成,体现了杜佑对封建制度的全盘理解。在每一门目之中,杜佑又细分
子目,每事以类相从。他叙述各种制度及史事,大体按照年代顺序,原原本本详细介绍。
在有关事目之下还引录前人的有关评论,或写下自己对此的看法。评述结合的写作方法,
提高了《通典》的学术与经世致用价值。
从总体看,全书编排得整齐有序,条理井然,眉目清楚,很便于读者阅读、查考。
《通典》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以
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
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落后于社会的
客观需要。《通典》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成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
地。从此以后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出现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史的专书,
丰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能力,也促进了史学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的发展。
《通典》所记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唐肃宗、代宗以后的史实多以夹
注的形式补入。它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它的《食货典》12
卷,叙述历代的土地、财政制度。对历代土地形态的变迁,租税的轻重,户口的盛衰,
货币的变革,盐铁的管理,杂税的兴起等等情况都作了详尽的考察。《职官典》22卷,
叙述历代官制的沿革变化。把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员额到官阶的情况,也
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兵刑典》23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历代的刑法制度。它把唐以前
所有战争的胜负经验,兵法上的原理原则,统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