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85章完结

第85章完结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分

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卡_卡?晓,税¨网- !庚^芯′蕞+哙,共花了19年的时间,才

编成这部巨著,据说,他们摘引的资料和底稿,堆满了两大间房子。书未完成,分工撰

写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刘恕,由于积劳成疾死了。分工撰写两汉部分的刘攽,这时已经62

岁了。分工撰写隋唐五代部分的范祖禹,这时虽年仅43岁,也显得未老先衰了。司马光

此时也65岁了,由于操劳过度,双鬓霜白,牙齿脱落,用他的话说:“我的全部精力,

都消耗在这部书上了。”这年12月,司马光不顾寒冬腊月,请人用锦缎装裱了10个精美

的匣子,用车马载着,他和刘攽、范祖禹等人亲自押送,从西京洛阳出发,日夜兼程,

送往东京汴梁,向宋神宗进献《资治通鉴》。神宗加封司马光为资政殿学士。!s¨a!n¨y¢e\w\u-./o/r·g-司马光因

编纂此书,损害了健康,此书问世时,他已逝世1个多月了。

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

是政治史。他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

类。创业之君,如汉高祖、汉光武、隋文帝、唐太宗等。守成之君,如汉文帝和汉景帝。

中兴之君,如汉宣帝。至于“习于宴安,乐于怠惰,人之忠邪,混而不分,事之得失,

置而不察,苟取目前之佚,不思永远之患”,使“祖考之业”日趋颓下的陵夷之君

(《历年图序》),像西汉的元帝、成帝,东汉的桓帝、灵帝,都属于这一类。在司马

光看来,最坏的是那些乱亡之君,他们“心不入德义,性不受法则,舍道以趋恶,弃礼

以纵欲,谗谄者用,正直者诛,荒淫无厌,刑杀无度,神怒不顾,民怨不知”(同上),

像陈后主、隋炀帝等就是最典型的例证。+w.a*n^b~e¨n?.^o*r+g.对于乱亡之君,《通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

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的鉴戒。

对于军事的记载,《通鉴》也很突出,对战争的描述也很生动。凡是重大的战役,

对战争的起因,战局的分析,战事的过程及其影响,都有详细记载。如赤壁之战,淝水

之战等,都是杰出的例证。

《通鉴》也注意关于经济的记载,因田赋和赋税是封建经济的首要问题。因此,它

对于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都有记载。

文化方面,《通鉴》也有记载,就学术思想来说,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阴阳、

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

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

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

系统的陈述。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也有记载。史学方面,从《汉书》到沈约的《宋

书》以及唐代的修史制度,均有记载。科技方面,记载最多的是历代的历法。其他如天

文学、地理学、土木建筑(如秦代的长城,隋唐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水利工程(隋代

的大运河)也有反映。

《通鉴》还有历史评论。一类是属于司马光自己写的,每篇以“臣光曰”开头;还

有一类是选录前人的评论,开头都写明作者名氏。当然,司马光所选录的前人史论,都

是符合自己的观点,大部分用于表述他的政治思想。

《通鉴》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司马光是奉诏编书的,皇家的崇文院,据宋仁宗

时所编《崇文总目》的记载,共列书籍30669卷,是当时全国藏书最多的地方,司马光

和他的助手都可以查阅。宋神宗又以颍邸旧书2400卷,赏赐给司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