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司马光洛阳的住
宅里,“聚书出五千卷”,其他协修人也各有自己的藏书。司马光等人所取材料,除十
七史外,凡前代留存下来的史书也无不搜集。对于私家的藏书,他们也多方借阅,如刘
恕曾亲自去藏书家宋敏求的家中,口诵手抄。可见,《通鉴》所搜集的材料是很丰富的。
有人估计,《通鉴》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
《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它不仅给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
同时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比如书中所引各书材料有些已亡佚,得赖此书保存。它全
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自《通鉴》出现后,一度中衰的编年史书体裁,才得重振旗鼓,并加以发展起来。
自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直到清代徐乾学
撰《资治通鉴后编》,毕沅撰《续资治通鉴》,夏燮撰《明通鉴》,无不遵循司马光所
创的义例。不仅如此,由《通鉴》派生出来的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和朱熹《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