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89章完结

第89章完结

有关农民起义的史料很少,而且对于农民起义都称“反”称“盗”。?墈¨书!屋?晓·税¨蛧^ ^已′发*布!蕞?薪_章!截-他说:“黄巾赤眉,

连山亘谷,四方之盗,如云而起。”(《夹漈遗稿》卷三《与景韦兄投江给事书》)此

外,郑氏还存在着地理史观、宿命论以及复古主义思想等。

但是,综观得失,郑樵是一位有贡献的封建史学家,他在史学方面,特别是历史编

纂学方面的贡献是应当给予肯定的,而且其巨著——《通志》对于后代史学的发展也起

过一定的作用。

56 《文献通考》

“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

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宋史》

和《元史》都没有给予他立传,《通考·自序》也没有叙述事迹。/E_Z\晓`税!网/ ~首!发-《南宋书》和《新元

史》中虽有传,但记事十分简单。所幸《通考》的《进书表》和《抄白》以及清初修的

《乐平县志》中保存了几点有关的材料,大致可知他是南宋后期宰相马廷鸾的仲子,以

荫补承事郎,曾漕试第一。廷鸾为人正直,不肯附和奸相贾似道,咸淳九年(1273年)

被迫辞职,居家1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1289年)去世。廷鸾曾任史官,家中极富藏

书。马端临随其父家居,读书颇广。父亲去世后,他曾短期间内出任慈湖书院、柯山书

院院长、教授及台州路学教授等学职,一生主要时间都在家乡隐居著书。县志本传称他

“门弟甚众,有所论辩,吐言如泉涌,闻者必有得而返。”可知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

者。端临在其34岁左右时,即开始其著书工作。而《文献通考》的编写用时20余年。李

谨思《通考序》称全书著成于丁未之岁,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马氏是年54

岁。·y_u+e\d!u`y.e..+c?o.m/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其书被一位道士访得,次年奏之于朝。至治二年(1322

年)官家为之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

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

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

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收博采的结

果,尤其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丰富,所以

其所收之材料多有为《宋史》所无者。取材广博,网罗宏富,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二个特

点。此外,《通典》以《食货》为首,说明杜佑对国家经济的重视;郑樵《通志》移之

于《选举》、《刑法》之后;而马端临更将之列于全书之首,且增加为8门之多,可知

马氏对经济的重视更超过杜氏、郑氏。《通典》之《礼典》100卷,占去全书1/2,而

《通考》之《社郊考》则3门才60卷,不及全书1/5。又《兵考》一门,详列古今兵制沿

革,使《兵典》只叙用兵方法的偏差得到改正。这些都是《通考》的优点。

马端临是古代进步的史学家之一,他发展了杜佑所创立的新史书体裁,即以事类为

中心叙述历史发展的典志体,又推进了郑樵所倡导的会通之义。《通考》与《通典》相

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扩大和提高;《通考》与《通志》相比,《通志》只做到旧史

书的粗略总和,《通考》则予以重新组织,表达了若干新思想、新看法。如商鞅变法和

杨炎的两税法,对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作用,马氏明确指明其重要历史意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