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98章完结

第98章完结

腕,誓死不肯”,而清兵南下时,他却举兵反抗,将民族大义与忠君思想糅在一起。!s¨a!n¨y¢e\w\u-./o/r·g-所

以,在阅读《读通鉴论》时,既要注意到他表露的进步史学思想,也不能忽视那些阻碍

这种思想升华的种种保守因素。

63 《海国图志》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

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如何睁眼看世界,他写出了名著—

—《海国图志》。他就是爱国主义者魏源。

魏源(1794—1857年),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滩人。魏源21岁时,父亲

魏邦鲁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就随父到了北京。他和林则徐、龚自珍等爱国志士交往

甚密,经常议论时政。由于魏源富有朝气,思想出格,所以在功名场中他是很不得意的。¨6+1~墈¨书·蛧* .庚¢新/嶵.全/

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幕客和从事写作。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

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他为了了解外国的情况,组

织了一个班子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他主持汇编的《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

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后来,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

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

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

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

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

制夷而作。?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

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

侮,振奋国威。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

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

四夷者,能制四夷”。

1847年至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刊于扬州;到1852年又扩

充为百卷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

巨著。《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

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应当注

意的是,其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

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著作。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

开始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史地知识,当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以后,历代正史多立

有外国传,但这些记载大多集中于中国边境的国家。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莹撰成

的《康輶纪行》。《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康輶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而

《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