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温泉的探索;从动植物生态品种到手工业、矿产、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置的记
述;从风土人情的了解到民族关系和边陲防务的关注等等,皆有记载。-0?0?小¢税?旺. ′埂·鑫¢罪/全?它为我国历史自
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
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
第二,霞客系统地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亦称岩溶地貌),他的《游
记》对峰林、洞穴、溶沟、石芽、石梁、圆洼地、落水洞、天生桥和地热显示等地貌景
观的分布、类型、变化、特征和成因皆作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研究,有比较科学的解释,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珍贵文献,比欧洲人于18世纪后半期才开始的
岩溶地貌的考察,还要早100多年,其中许多西方地理学家认识到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早在《游记》中有了论述。它在世界上开辟了岩溶地貌考察的新方向。
第三,霞客考察了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大小河流,对诸水的源头、走
向进行过认真的探索,他勇于打破传统的错误说法,并纠正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地方志
记载的错误。.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尤其是他的《江源考》,正确指出长江的正源是金沙江,不是岷江,大胆
地否认了1000多年来陈陈相因的“岷山导江”的错误论断,为以后进一步探求长江源头
开辟了新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游记》对一些奇特的自然地理现象作了许多科学解释,揭示了一定的自然
规律。例如,它以福建宁洋溪(今九龙江)与建溪为例,说明二水发源的山岭高度相等,
但距海的远近不同而决定了二者流速的快慢,即所谓“程愈迫,则流愈急”。
第五,《游记》中有关各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风土人情,动植物的种类、
分布、特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亦有不少记载和认识,给我们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
历史动植物地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资料。+l/a+n\l_a¨n^w\e¨n+x!u^e^.\c¨o~m¢
第六,《游记》充分反映了霞客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考察方法和追求真知
的献身精神。霞客旅游的目的,就是要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攀登地理科学的高
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下定了最大的决心,临行前,他嘱咐儿子说:“譬如吾已死,
幸无以家累相牵矣。”在考察中,他不畏巉岩,不避死,百折不挠地同大自然作斗争,
“虽山精怪兽群而狎我,亦不足为惧。”他重实践、勤考察,不迷信书本知识和民间传
说。他能够经常遵循科学的原则去认识和解释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现象。总之,我们通过
《游记》,可以学到徐霞客的许多优良品质。
第七,《游记》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从《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
霞客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爱憎分明,对当时政治腐败不满,尤其对宦官头目魏忠贤一
伙深恶痛绝,不入仕途,不与贪官污吏为伍,并同情被迫害的东林党人,情愿和他们交
朋友,他以“身许之山水”,决心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恤孤怜
寡,拯弱救饥”。
因此,凡是读过游记的人,无不被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所鼓舞。
此外,《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还是一部享有盛名的文学佳篇;不
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祖国的锦绣河山,自然界的万千奇景,
在霞客的笔下,如诗如画,栩栩如生。写动态,千变万化;写静态,清新秀丽;写山,
或峻险幽奇,或巍峨雄壮,令人目不暇接;
写水,或碧波荡漾,或水清石寒,令人心旷神怡;写洞,或玲珑剔透,或乳柱缤纷,
令人眼花缭乱;写险,或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