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s¨i¨l/u?x_s?w·./c?o\m~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
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意见认为,《尉缭子》是一部伪书。虽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兵形势”
《尉缭》31篇,但今存《尉缭子》不讲“兵形势”,显然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
的《尉缭》,而是出于后人的伪造。不过,自从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尉缭子》
残简出土后,学者们发现残简有6篇与今存《尉缭子》相合,伪书一说已遭到大多数人
否定。
另一种意见认为,《尉缭子》的作者姓尉,名缭,是战国时人,此书的前身即《汉
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兵形势”《尉缭》31篇。
还有一种意见与此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它认为此书的前身是《汉书·艺文志》所
著录的“杂家”《尉缭》29篇。`s·h`u*w-u-k+a*n¢.`c?o?m!
“杂家”兼合儒墨名法之说。“杂家”《尉缭》属“商君学”,除论述军事外,还
应论及政治和经济。它虽谈兵法,却并非兵家。《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杂家”《尉
缭子》5卷。这都和今存《尉缭子》的内容和卷数相同,可见今存《尉缭子》即“杂家”
《尉缭子》。宋人将“杂家”《尉缭子》收入《武经七书》,归入兵家。所以后人多误
认《尉缭子》为兵家之书。
今本《尉缭子》共分5卷。卷1包括“天官”、“兵谈”、“制谈”、“战略”、
“攻权”5篇,主要论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关系,攻城与作战的原则,主张行事不应
依靠鬼神,而应依赖人的智慧。
它认为,国土广阔而得到充分利用,国家就富足;人口众多而得到治理,国家就井
然有秩。?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国家富足而井然有秩,不必动用武力,就可以威制天下。而要使人民富足,就
必须亲近、安抚流民,开辟荒莱,发展农业。要使国家治理,就必须使人民明晓什么能
做,什么不能做,使人民唯有努力耕耘,才能丰衣足食,唯有奋力作战,才能得到爵位。
经济上的富足和政治上的贤明是军事上强大的基础和保证。它又认为,通向胜利的途径
有三条。一是加强战备,料敌如神,使敌军丧失士气,分崩离析,以致不战而胜,这是
以“道”取胜。二是法制、赏罚明察,人民有必战之心,这是以“威”取胜。三是击破
敌军,夺占敌国的土地,这是以“力”取胜。军队的战斗力全在士气的高低,所以要战
胜敌人,就应激励全军的士气。要激励士气就应从政治和经济入手,重视和搞好人民的
生活,用爵位勉励人民,等等。
它指出,建城邑应从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建城前首先应衡量土
地的肥瘠,决定是否有必要在此兴建城邑。如决定兴建,那就应使城邑和所辖土地的大
小相适应,使城邑的大小和人口相适应,使人口的多少和粮食的供应相适应。如能做到
以上三点,就能使城邑防守坚固,依托城邑作战就能取胜。它又指出,攻城的原则是:
没有把握攻破敌城,就不去攻打它。如要攻城,就必须有坚定的决心,集中兵力,出敌
不意,深入其境,包围并切断敌城与外部的联系,实施猛攻,使敌措手不及,乘虚攻克
敌城。它还指出,临阵作战的原则是: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和敌军交战。在敌寡我众
的情况下,应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