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贪与探、勇与踊同音;或音近,如“罵,迫也,
以恶言被迫人也。”(罵,鱼部明纽上声字;迫,铎部帮纽入声字);或双声,如“河,
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河、下皆匣纽);或叠韵,如“月,阙也,满则阙也。”
(月、阙皆在月部)《释名》在用一个字做声训之后,还接着说明用该字释义的理由。
如“探取入他分”,说明了以“探”释“贪”的原由;“满则阙”,说明以“阙”释
“月”的原由。这样也就从音义的结合上说明了一个名称的来由。
《释名》用声训解释名物典礼,有些讲得较贴切,有些则为穿凿杜撰之说。如“斧,
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用器》)“发,拔也,
拔擢而出也。”(《释形体》)“雹,跑也,其所中物皆摧折,如人所蹴跑也。”
(《释天》)这样的解释显得十分牵强。其实世上事物得名的途径很多,情况非常复杂。
而通过声音线索由一物名衍生出另一物名,只是起名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且有的名称由
约定俗成而来,仅仅是记录事物的一种代号,音与义之间并无联系。所以对事物之名如